8月的渭河平原,热浪裹着水草和黄土的腥味一阵阵袭来,让人不禁燥热难耐。
但在临潼渭河特大桥扩建工程建设现场,依然一派火热大干的场景——有的几人一组正在快速有序的搭设脚手架、有的十余人一伙儿正做桥面施工、有的正从卡车上下载施工物资……
“大桥长1800多米,目前,只剩余2跨现浇梁。”三公司临潼行北渭河特大桥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邓美斌告诉记者。
而与之相邻十余米、并行的渭河秦王一桥(临潼渭河特大桥一期工程)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渭河秦王一桥,也是我们建的,双向四车道,2012年年底通车,没想到才过了几年,车流量急剧增长,已经不能满足渭北工业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修建秦王一桥时,寡言务实的邓美斌是项目总工程师。
记者往北望去,一片荒滩地上,一座新城——西安渭北工业区已经悄然拔地而起、渐趋雏形。
建设渭北工业区,是西安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工业区的快速发展,使得临潼渭河特大桥改扩建工程(二期)项目又迅速拉开建设帷幕。
2015年9月,渭河秦王一桥建成通车三年后,中铁一局再次承担渭河特大桥扩建工程,其中,1200米(分20跨进行混凝土浇筑,其中18跨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法)的主桥部分与一期工程相同,采用大型移动模架施工。
这种大型移动模架自重1400吨,居全国前列、行业领先。承受的箱梁荷载3000吨,其17米宽度在全国位居第一,单跨浇筑60米的跨度位居全国第二,西北地区第一。
采用这种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时无需在桥下设置模板支架,属于目前在国内乃至国际桥梁施工的先进工法。
项目总工程师乔鹏虎告诉记者:使用移动模架制梁,一跨60米的箱梁可以节约10天时间,节约成本30万元。而且,不占用制梁用地,受施工环境影响小,简便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性高。
施工过程当中,中铁一局三公司项目建设员工科学组织、精细管理,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创新施工工艺,在原来的移动模架基础上,增加了平衡梁,以保证移动模架前移过孔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模架过孔的安全性。
此外,项目技术人员经过研讨实践,还在主梁上安装小车控制系统,采用一键式操作,原本需要9个小时才能完成的60米移动模架过孔工作,采用同步液压系统整体推进,只需5-6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施工工效。
同样的工程和工序,这次项目部工期提前1年,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大桥施工。
据了解,项目施工中先后取得了四项国家专利。《提高钢筋混凝土围檩下沉就位允许偏差合格率》QC成果荣获2016年度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钢筋混凝土围檩下沉纠偏班班组》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质量信得过班组;《BIM技术在渭河特大桥超大规模移动模架连续钢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荣获第六届全国“龙图杯”二等奖;《公路3000T级宽幅移动模架研制及应用技术》获得中国中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2015年度合理化建议荣获中铁一局三等奖。
据了解,自临潼行北渭河特大桥扩建工程开工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项目安全质量工作全面受控。桩基、预制梁、现浇梁等分项工程均进行了超声波、静载检测等试验,全部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截止2017年8月底,临潼渭河特大桥扩建工程建设已完成87%,18跨采用移动模架施工连续梁,混凝土浇筑任务全部完成,最后两跨采用满堂支架施工的连续梁正有序进行,施工安全、质量全面受控,10月底将验交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史飞龙 特约通讯员 张特军 李犬鹏 通讯员 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