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青春飞扬在高原
记建安公司房建专业工程师詹峻
    皑皑的雪山,奔跑的牛羊,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2005年风行国内的《天路》MV,让1989年出生的詹峻对神奇的高原充满了向往,更让他对那些创造了“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建设奇迹的筑路人充满了敬佩。
    2014年从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铁一局这家曾经参与青藏铁路建设并孕育出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的著名国企。
    到单位后,詹峻最先接触的是云贵高原,被分配到中铁一局下属的昆明铁路枢纽项目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在昆明,他一干就是两年。
    昆枢项目期间,他将大学所学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逐步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向一名合格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转变。
    2016年7月,格库铁路格尔木枢纽建设工程大干快上,詹峻又被抽调到位于青藏铁路格拉段起点的格尔木枢纽建设工地。
    从云贵高原辗转来到青藏高原,初到项目时,詹峻抓住项目部还没有安排具体工作的时机,整天跟着工程部的技术人员跑现场,和同事们熟悉关系,并尽快适应这里的施工环境。事后,詹峻坦承,在工地上适应环境的那几天对自己的触动特别大。施工现场忙碌的同事,巨幅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宣传横幅和一列列鸣着汽笛开往拉萨方向的火车,让他明白,“热爱高原,不仅仅要爱它的山山水水和蓝天白云,更应该充满建设高原的热情。”
    2017年初,詹峻全面负责格尔木西站的14座单体房屋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项目领导的信任,让他深切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也激发了他干事创业的劲头。
    2017年5月,格尔木西站房建工程全面展开。14个单体工程,总建筑面积不到4000平方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做的方案,该进行的交底,一个都不能少。由于格尔木枢纽点多面广,项目部管理人员有限,该站进行房建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就仅有詹峻一个人。在这里,他既要管技术,还要调节物资和保障施工安全。在夜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值班时,连一个换班的人都没有。夜间值班最晚的时候,詹峻甚至坚持到了凌晨四点。
    “格尔木西站是整个格尔木枢纽最远最偏僻,施工条件最艰苦的一个工区。”项目部负责人王楠表示。
    格尔木西站远在项目部驻地16公里之外,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和技术服务,项目部在该站单独设立了一个工区。说是工区,其实就只有一间24平方米的彩钢板房。詹峻和该站其它5名管涵洞、桥梁、路基的技术人员便挤在这个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房间里。彩钢房里没空调,没暖气,夏天靠开窗户避暑,冬天把单人床并成大通铺,靠着电暖气御寒。詹峻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认真推进该站房建工程建设。
    “他看起来像个‘白面书生’,其实是个‘黑脸包公’”。格尔木西站房建劳务队现场负责人这样评价詹峻。
    有一次,詹峻发现现场劳务人员不按技术要求操作,或者说执行标准稍打折扣,便果断上前,严加制止并勒令他们改正。
    “我们在哪里都是这样干的,我们干了那么多的工程,活该怎么干,我们还会不知道,你干过几个工程?”一名工人嘟囔。
    面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临时“发难”,詹峻没有胆怯,直接拿着图集找到了作业队伍的现场负责人,并摆出两句话:他们要么立即进行整改,要么就直接上报项目部等待处理。
    面对詹峻的强硬,作业队伍迅速进行了整改。经过此次事件,现场作业人员对他管理表示服帖。
    有时,这名“黑脸包公”也充满了柔情。格尔木属于沙尘暴多发地区,每年四至八月是沙尘暴最为肆虐的时候。在2017年,最多的一个月将近有半个月的时间都有沙尘暴。沙尘暴来临时,现场灰蒙蒙的一片,人不戴眼镜连眼睛都睁不开,现场能见度不到2米,7至8级的大风卷起的沙砾撞在脚手架上当当直响。每当沙尘暴来临时,詹峻总是先招呼现场的作业人员进入房屋进行躲避,并等大家都撤离后才从现场回到工区办公室。他的这一做法赢得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敬意。
    在詹峻和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格尔木西站的一个个房建工程拔地而起。目前,格尔木西站的14个单体工程的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已全部完成,并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圆满实现了项目部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2017年底,詹峻曾经参建的昆明铁路枢纽小石坝检修基地主厂房及配套电力、通信工程获2016至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通讯员 余刚 李鹏辉)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