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稿子前,我再次翻出来去年9月20日《铁路建设报》记者采访原报社总编辑钱之强先生的那篇回忆文章——“《铁路建设报》的前世今生”,细细地品读,用心感受往昔峥嵘岁月以及历代办报人付出的努力。
我是学校毕业之后到的单位,之前没有接触过《铁路建设报》,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哈大项目部院子的橱窗里,当看到CN61-0020的刊号时,感觉就像看到了某部队的番号,以此前大致对报纸的了解,企业办报能有正式刊号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站在橱窗前阅读了每一篇稿子,唯一的感受——中铁一局是大单位,正规军!也就从那一刻起,竟然与《铁路建设报》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
职业生涯正式开始,我被分配到项目综合部,到岗的第二天,我们的项目书记带给我两样东西:一个是“项目管理手册”,另一个是一沓《铁路建设报》。书记说:尽快熟悉项目管理手册综合管理部分的所有业务,另外就是多看一看报纸上的稿子是怎么写的,尽快能上手写作,把项目宣传工作负责起来。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除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事情以外,就是按照项目领导的要求,研读这两件“法宝”。
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在报纸上出现,是去项目的第三个星期了。消息标题是“三公司哈大项目部层层签订施工任务‘军令状’”,这个标题以及消息内容都经过了报社编辑老师的大幅修改,但是,当署着自己名字的稿件变成铅字在《铁路建设报》上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着实激动了好久,项目书记专门拿着报纸到综合部办公室给我了夸赞和鼓励。
以后的日子里,偶或也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每次除了激动,也让我这个“新兵”在渤海之滨的那个小镇上的心情沉静了许多,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幸福感和成就感,不再是刚参加工作时候的那么寂寞和焦虑。
后来我经常跟着项目书记以及办公室主任上工地,他们在施工现场给我讲涵洞八字墙施工,讲路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属三公司所创,讲桥梁施工的钻孔桩、承台、墩身施工步骤和控制要点,讲隧道模板台车和二衬砌筑,讲混凝土塌落度试验等等。到了工地,所有东西都觉得新鲜,都想尽快弄明白,经常揪着一个问题不停地请教,可能是这种“想学习”的心态,在后来写的工地上的稿件就不是那么生硬,也更接“地气”,报纸以及网站的刊稿率也有所提高了。
2008年9月份,中铁一局宣传部在大连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有幸参加了那次培训,见到了报社的段慧军、贺钢、杨宗保等几位老师,聆听了他们的面对面授课。这些话对我触动和启发很大。
再就到了2008年底,公司筹备工作会,我们所在的东北地区项目放冬假略早,接到宣传部通知让我回机关助勤一段时间,我倍加珍惜跟机关同志们学习的日子,同时也接触到了其他项目传回的来的稿件,按照部长的要求尽职尽责地进行修改,再往《铁路建设报》投稿,那一个月时间个人业务有了很大的突破。
渐渐地融入了项目,也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到2009年4月中旬,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我被调到公司党委宣传部工作,三年多时间里,更是与《铁路建设报》亲密接触,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跟报社的老师沟通,每天也要处理很多基层项目发过来的稿件,固定时间梳理和精选,分别传给各版面的编辑老师。那会还没有电子版报刊,每期出刊时都会询问三公司上稿多少篇,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经过自己发出去的三公司的稿件,个人的感觉是光荣的。
宣传部的工作也很繁重,一年有多半时间出差,起先是随部长出差,后来就自己单独出差,单独完成任务。遇到重点项目抢工或重大事件时,也有机会随同报社记者到一线采访。作为宣传干部,现场采访水平很是关键,贺钢老师、牛荣健老师、史飞龙老师等,见他们与一线干部职工像家人一样亲切的交流、采访过程让我钦佩,通过他们也学会了一些采访的方法和技巧,运用这些方法让我后来完成了《为了共同的荣誉——哈密南环项目混凝土生产创记录》《壁滩上竞风流——中铁一局星吐项目建点纪实》《无悔青春理想在这里起航——应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侧记》等诸多现场采访的稿件。
2011年10月份,公司原团委书记转岗,我接替团委工作,运用在宣传部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企业团组织工作的学习和思考,通过《铁路建设报》这个平台上,将公司团委的亮点工作和成绩展示了出来,共青团工作得到了上级团委的认可,也取得了很多荣誉。
2013年2月份,我到西成客专项目工作,这是三公司第一个托管项目,也是公司当时最大的铁路项目,公司对该项目的宣传工作要求更高。三年半的时间学习和实践,让我对工程项目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铁路建设报》依然是我们在中铁一局内部宣传的主要阵地,作为窗口展示项目的亮点工作。作为部门负责人,我也经常同部门人员以及工区通讯员一起分享报纸上刊登的作品,以此作为内部培训的教材。
记得2014年12月初,正是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之际,牛榮健老师受中铁一局宣传部委派,同报社记者薛亮到西成客专项目部采访,因为要赶次日的报纸,整天时间他们与项目经理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深入交谈,从前期策划、施工组织实施、过程管控、以及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深入地了解和摸排,随后回西安连夜组稿,通宵写作,《接地气重执行——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在第二天见报,仔细了阅读他们的稿件,对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采访的深度肃然起敬。
2016年8月,我调回公司宣传部主持工作,《铁路建设报》再次成了自己业务主责部分。这一时期,《铁路建设报》已经有了电子版,每个周二下班后,数字报在微信群里先发,我一定会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看上一遍,了解中铁一局近期的重点工作以及本期报纸我们的刊稿情况。
回宣传部的一年多时间里,杨峰部长经常给我指导,给我们出宣传思路,组织策划媒体进行战役性报道。报社也给予我们了很大支持,几位记者老师多次到我们公司重点项目或者优秀项目现场采访,多次以专版和新视窗来反映项目建设情况。更为欣慰的是,做了宣传部门负责人,与《铁路建设报》的距离更近了,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体会报社老师字里行间的思路,以及每一张图片的角度和想表现的故事。前些时间,读到消息,《铁路建设报》再次夺得全国施工企业报刊最高荣誉奖———“金页”报纸奖,这是第八次荣获该奖项。这则消息让我为之而振奋,这也是对报社每一位老师的辛勤和汗水的肯定。十年光阴,《铁路建设报》陪伴着我一路成长,与我难以割舍。恰逢报社征集故事,借此机会衷心地祝愿《铁路建设报》越办越好。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