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哈牡客专建设现场,有关“网红”料库的传闻已在电务公司内不绝于耳。近日,笔者来到施工现场采访,一探究竟。
论“块头”:堪比“建材城”
据了解,该料库隶属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哈牡客专“四电”集成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北部,是为哈牡客专通信(信息)、信号、供电、接触网等系统专业提供物资收发、存储、周转专门打造的,由于存储物资的数量庞大,种类繁杂,所以有人戏称其为铁路边上的“建材城”。
说它规模大,此言不虚。项目负责人郑向城介绍:“项目部负责的施工标段长约123公里,几大专业设备、线缆、辅料配件数量动辄上万,仅接触网腕臂就有6524套、吊弦预制42938套,算是电务公司目前最大的一个料库了。”
“料库占地16000平方米,各系统专业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加起来有5000多种,将物资明细表按张依次排开就有十多米长,倘若徒步绕着料库走上一圈,身体再好的人也得喘上一阵。”说到料库,项目物资部部长马兴华一脸得意。
事实确实如此。看完料库,笔者不禁想起了美国的“飞机墓地”或是韩国汽车出口的中转站之类,密密麻麻的电缆盘、接触网金具配件、信号机、转辙机等按类区分,整齐码放,患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倘若从空中俯视,少不了会头晕目眩。来回穿梭的运输车辆忙碌不止、卸装到货的吊车轰鸣而动,又好像一个内陆港口或是物流基地。
作为物资管理的带头人,马兴华坦言,管理如此大规模的料库是头一次,起初也手忙脚乱的。好在有两名料库主任作帮手,他们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所以肩上的担子才轻了些许。
“大多数物资要在具体施工内容开始前就得到货,而通常从制定备料计划到物资进场,最快也得一个多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确施工节点,精准策划组织。”项目部建立了项目部+专业分部两层物资管控体系,实现了专业对接、项目主控的层级管理机制,将庞大的物资细化到每一个专业,最大限度保障现场物资供应。
论“颜值”:比肩“商场”
你听过西安的雁塔路、北京的长安路,但有听说过以专业工程名命名的道路吗?在实地探访过程中,该料库设置的“专业路”让人不禁耳目一新。
由于规模大、数量多,物资人员在工作中创新管理方法,加快物资供应效率,而“专业路”就是其中一大特色。
为了能有效区分物资分类及所属专业,物资管理人员按照不同专业对库区露天道路进行命名,诸如“通号路”“电力路”“哈牡大道”等。同时对区域电缆等物资进行了位置编号,简单的表格上一个个标号取代了电缆盘,哪种线缆使用了,哪种线缆还有余量,都清晰明了,精准定位。不但提高了收发料效率,还有效保证了物资设备的科学化存储。
项目部突出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建设要求,确保科学管理与标准操作形成合力,助推项目高效推进。
若说露天库区比的是气势恢宏,那么室内库区则是细致入微。考虑到物资仓储的环境要求,为确保物资安全,室外一般为大型电缆、金具材料,室内则是机柜设备等对气候环境有较高要求的高精尖物资。在室内库区,被木箱包裹的电气设备成排而立,细小的螺丝、电源线则统一放置在制作的“货架”上,按照形状、大小精致摆放。一眼瞅过,整齐划一,如列队的仪仗队,美观大方。
除了室内、室外分别对物资进行归置外,还专门为物资设备制作了特有的“身份证”。在统一制式的标志牌上,贴着一张张纸质卡片,到货日期、到货数量、厂家信息及责任人等信息填写在上。料库内,各项管理制度贴牌上墙,进一步明确管理流程及责任,督促各方按规操作;外墙及料库重点角落,视频监控设备360度全覆盖,灭火器、警示牌按规摆放,全方位保证物资安全,可谓料库中的“高富帅”,“颜值”惊人。
其实,商场也不过如此。
论机械化程度:可比“工厂”
若说该料库仅拿“大”说事,那你就错了,它不仅在气势上超过其他料库,在自动化程度上也高出一筹。
该料库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紧张的施工工期和巨大的工程量,针对性购置自动化标准腕臂预配生产线,最大限度缩短物资供应周期。长50米、宽12.5米的预制厂房内,数字化管理控制系统、半自动化预配加工流水线、成品检验区等分类齐全。
笔者看到,两名负责操作切割划线平台的人员默契配合,一人负责录入相关参数,控制设备运作,一人将成型的半成品转放至流水线下端。另外四人眼疾手快,两两一组进行预组装,在两台红外测距仪的配合下,实现毫米级误差,10名作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均已成为流水线前的一把好手。
“自动化的预配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上料、切割、划线、钻孔等加工全流程,不仅确保了配件精度,还大大提高了物资供应效率,较之以前,功效提高了近五倍。”说起该套设备的作用,电气化分部负责人李伟很兴奋。
据悉,该设备针对整组腕臂生产加工而设计,还具备自动上料、自动送料、自动加紧、双向同时钻孔、自动划线、自动打标、自动锯切、高负压铝屑回收、自动下料等功能,开辟了接触网腕臂自动化加工的先河。
“网红”料库实至名归,也颇受人待见。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先后迎来了业主、监理及兄弟单位的观摩学习,大家初见它,便爱上了它,并通过它见识了中铁一局扎实的项目基础管理工作,为企业在黑土地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打好了前站。
(通讯员 尚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