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从一点一滴做起。”近日,电务公司广州地铁21号线信号项目安全总监李晓光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动态,配图是一张“员工应知应会”安全卡片。不一会,就获得了几十个点赞,有业主、有监理,更多的是项目员工。
这张安全卡片是项目部精心制作的,实物只有手掌大,却包含了进场施工、工机具使用、登高作业、轨行区作业、室内配线以及应急处置6个版块,内容简洁明了,关键问题一目了然。大家纷纷点赞,不仅仅是因为卡片实用,而且是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份认可。
项目线路全长61.5公里,设车站21座,线路长度和施工总量在公司都是历年之最,单是电缆敷设总量就接近4000公里,还要与10余个专业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压力不可小觑。工作10多年的项目负责人宋鹏程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大工程”,自进场起,就将安全工作放到项目管理的首要位置。
施工准备前期,项目部就第一时间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平时精打细算的宋鹏程这次更是“大手笔”,要求项目部购置了一套建筑VR安全教育设备,设置了专门的安全培训中心。设备更是涵盖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消防安全、洞口坠落、触电、平台侧翻、模板倒塌、依靠护栏坠落、隧道坍塌逃生、机械伤害等十项体验内容。
VR设备组装就位,安质部立即组织作业人员参与体验。信号工陈涛戴上VR眼镜,手持操作手柄,眼前立即出现了工地的3D模拟场景,当点击高处坠落事故体验后,他犹如亲身站在脚手架上,突然发生意外,直接从脚手架上坠落,眩晕的坠落感后,眼前一片血迹……。“太可怕了,高处作业一定要打好安全带。”安全体验后,陈涛一阵后怕,连连感叹。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育受到项目员工的喜爱,安全教育不再枯燥,也更易于理解。宋鹏程心中有本账:“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投入多些很值得。”
“发现违规再去制止不是好的管理。与其事后补漏,不如做好事前控制,抓好源头。”进场后,安全总监李晓光召集部门人员统一了思想认识,细化安排好各项工作,并由项目安质部牵头,将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应用在日常生产中。为了让各岗位人员熟知,安质部专门印制了一份《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应用手册》,涵盖了排查频次、系统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将操作方式以简单的文字加图例标示出来,详细齐全,更便于操作。安质部更是结合项目实际,删繁就简,将系统修改为以危险源清单为主,系统隐患清单条目为辅,根据项目危险源清单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在手册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文字被加大加粗:“我们要像对待事故一样处理隐患,隐患不治理,出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安质部长王培将工程日志作为突破口。项目部每晚7点下发日志后,他都要仔细查阅。在大家看来最普通的工程日志里,他总能用“三眼”,判断出第二天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第一眼,看天气预报。广州夏季高温多雨,高温天气就要及时调整作业时间,避免人员中暑,雷雨天气,就必须停止高架施工。第二眼,看轨行区作业。区间照明有限,要确保防护人员安排到位。第三眼,看人员名单。高处安装作业,要尽量避免体重较大的人员登高。
安全总监李晓光从推行安全标准化入手,在现场使用的配电箱上先动起了心思。常用的配电箱是铁皮材质,不仅体积、重量大,且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容易造成线缆磨损发生漏电。为此,他不断寻求解决方案,终于发现了一种安全性能好、使用年限长的复合材质配线箱。由于是工业配电箱,不符合现场临时用电使用规范,他又立刻联系厂家,结合信号作业施工特性,对电箱内的配置、布局进行改造。终于,符合现场需要的配线箱产生了。经过作业人员的试用,复合材质的配线箱体积小、重量轻,更安全便捷,也将在全线推广使用。
该抓的工作一样不少,该管的工作一样不漏。项目安全工作事无巨细,无论是现场安全标识的规范、安全防护的设置、安全用品的配备,还是安全交底的落实、现场安全排查,一张张安全卡片、一份份学习手册、一句句工前叮嘱,都是项目部在点点滴滴中对安全意识的不断强化。努力赢得认可,付出总有回报,项目施工安全可控,在多次安全检查中,受到业主、监理单位的肯定,还被轨行区联合调度办公室通报表扬,并给予了现金奖励。
时至六月,现场施工如同广州夏季的热浪,高潮迭起。在设备室、在轨行区,信号工不断挥舞着手中的线缆,编织着最美的工艺。现场忙而不乱,安全有序,因为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如细雨般滋润着每位员工的心田,也使安全之花盛放在60余公里的铁轨间。(通讯员:郝霄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