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队员在途中遇到的当地儿童。 “贫穷、疾病、干旱”,这是大部分国人对非洲的第一印象,因此一提那里,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可是在中铁一局,有这样一群人,以职责为重,告别家人,不远万里,踏上那块热土,加入到建设非洲的大军行列。
中铁一局赞比亚潘苏鲁—曼萨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项目,是目前一局在海外中标承建的最大的EPC+F(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融资)项目,合同造价2.24亿美元。今年4月初,项目测绘、地勘及线路设计工作已全面展开。
工程为新建294公里330千伏超高压线路,起于赞比亚中部中央省,止于西北部卢阿普拉省,途中以茂密的森林、灌木为主,偶有部分山丘,水系繁多,中部跨46公里沼泽地和卢阿普拉河。
卢阿普拉河是非洲第二长河流刚果河的一部分,在班韦乌卢地区形成了宽约46公里的沼泽,项目输变电线路穿过此段。其间的沼泽地带有毒蛇野兽出没,有泥潭及白蚁区。而做好此地段的测绘和地勘,是整个线路设计成功的关键,因此牵动着中铁一局潘苏鲁—曼萨项目指挥长的心.他多次组织专题会,听取汇报,制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大家也齐心协力,为解决此地段测绘地勘的技术难题出谋划策。
指挥长要求团队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应急处置演练,后勤保障组要做好安全防护用品以及应急药品储备,确保每个环节不出任何纰漏,在雨季来临前完成河流沼泽地带的测绘地勘任务。
勘测团队按照要求,带上安全装备,一次次深入沼泽腹地,测线位,定塔位,测水文、探测泥潭深度,力争掌握第一手的详实资料。
尽管在进入现场前,勘测团队考虑了各种困难,做了扎实的工作策划和预案,可进入原始森林及草原,还是遇到很多困难。先是语言障碍,勘测团队英语底子薄,无法流利地跟当地人交流,队员们只好用单词加肢体语言,硬是带领当地民工把工作开展了下来。电务公司员工刘乔,还学会了许多当地方言,给当地人以友善的印象,他走到哪儿,后面都有一群小孩跟着,就好像孩子王似的。
赞比亚通讯网络条件差,项目所在地大部分区域没有网络覆盖,现场通讯是困扰大家的难题。在线路测绘期间,勘测团队穿丛林、跨河流、过沼泽、越高山、越无人区,一去一整天,与基地失去联系,只能相互照应提醒,确保每个成员不掉队。累了席地而坐,喝口水,饿了吃方便面,讨论下个塔位测绘点该咋干。汗水浸透衣襟,脚底磨出血泡,皮肤晒得黝黑,手腕被灌木倒刺刮伤,大家没有抱怨。傍晚,队员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的活动板房,匆匆吃过晚饭之后,又开始整理当天的外业资料。因为时差原因,队员回到驻地时,国内已是凌晨,因此,有的队员几天都顾不上给国内亲人打一个电话。
疟疾是困扰团队的另一难题。赞比亚四季蚊虫肆虐,令人防不胜防。蚊子是疟疾传播的重要途径,当地蚊子个头大,一旦被叮就是个大包,奇痒无比,人得疟疾的几率很大。项目指挥长以及3名员工先后患上疟疾。为避免家人担心,每次通电话,大家只捡好的说,譬如“这里风景好、蓝天白云、空气新鲜……”
当地的毒蛇大多个头大,伏于草丛中、盘在树枝上,人稍不留神就会受到攻击。我们常说“打草惊蛇”,可在测绘勘察过程中,队员们人手一根木棍是标配,为了安全,就得打草惊蛇,以免被它咬到。
队员如果只注重脚下,忽视了头顶,误入了毒蜂的领地,它们会成群地发起攻击。几名测量队员在作业中就被蜇过,而当地黑人翻译KEN则被蜂蜇到了脸上。好在治疗及时,很快痊愈了。
鳄鱼静静地伏在河湖边。队员们每次经过,必须提起精神。时间一长,他们总结出了“一打、二躲、三避”的经验。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国内新疆昼夜温差大的描写,可谁能想到在赞比亚项目所在地潘苏鲁高原,也是同样的气候。7月,在项目工地,早晚20摄氏度的温差让队员们难以适应——活动板房既不抗热又不防寒,中午艳阳高照、强烈的紫外线照得人烦躁,晚上气温骤降,冻得人瑟瑟发抖,只好派专人到当地大城市买来羽绒服,穿上羽绒服,围坐在炭火旁取暖。
正是有这样一批队员的付出,项目前期工作得到业主高度肯定,也为倒逼业主加快预付款的支付进度,推动项目融资关闭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讯员 井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