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享有北京“夏都”美誉的延庆碧空如洗,小海坨山巍然苍翠。
在小海坨山南麓,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两个竞赛场以及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两个非竞赛场馆将坐落于此。
延庆赛区众多正在建设的冬奥工程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一条全长7.9公里的隧道,从赛区外围的佛峪口水库延伸至赛场核心区,将成为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电力、电信及有线电视等硬件的通道,为延庆赛区冬奥赛事以及冬奥会后开展大众冰雪运动,实现冬奥会场馆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这就是被誉为冬奥会延庆赛区“生命线”的配套综合管廊。
延庆赛区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在肩负管廊“大脑”——监控中心土建及装修施工的同时,还承担着管廊全线的弱电系统、综合监控、智慧管理平台、消防系统、综合设备等机电安装施工任务。这不仅给管廊内高低压电缆、电线、通信光缆等筑就架设通道,还将为管廊自身的平稳运行提供动力和安全保障。
如同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之于人体,相应工程的实施将为综合管廊这条赛区“生命线”注入蓬勃生命力。
7月上旬,记者走进延庆赛区管廊项目进行实地探访。“这是职业生涯的荣耀”
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带动民众参与冰雪运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举办冬奥会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能够亲自参与奥运设施的建设,亦是工程人的荣耀。
据了解,纳入北京2022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共计31个项目,延庆赛区综合管廊是其中唯一的管廊项目。
在北京参建10条地铁线路、夺得12项“北京市安装工程优质奖、8项“中国安装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参与主编3项安装工程国家标准……凭借自身实力,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成为延庆赛区综合管廊机电设备安装的唯一施工单位。
业主相关负责人对建安公司综合管廊项目寄予厚望:作为机电安装领域施工优秀单位,一定要发挥长处,精益求精推进工程建设。
“奥运工程大家以前都没有干过,以后可能也没有机会再次参与。”项目常务副经理王茂元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对每名参与者来说都是无可取代的个人财富,也是职业生涯的荣耀,每个人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018年11月进场后,由于管廊主体施工还在攻坚,机电安装尚无作业面,项目部就将目标锁定在了隧道外的监控中心土建施工上。
当时,其他施工单位在监控中心的位置上堆放着1万多立方米弃土。是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还是主动出击进行快速处置?
考虑到2019年9月综合管廊要具备通水、通电条件这个大局,项目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100多万元,仅用6天时间就将土方全部运出,为监控中心2018年12月1日正式开工创造了条件。
回忆起2018年年底监控中心的生产大干,王茂元仍然历历在目:最低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工作手套一不小心就被牢牢冻粘在钢筋上。
面对严寒,项目部在为全体参建人员配齐配全防护用品的同时,及时组织开展思想动员:天气虽然寒冷,但冬奥会举办日期不会变,项目全员确保目标实现的决心不能动,持续掀起施工生产高潮的热情不能减,并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管理人员冲锋在一线。
2019年春节,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施工现场度过,进而确保了4月20日监控中心主体封顶。
在有序推进监控中心土建施工的同时,项目部紧盯2019年8月底安装工程基本完工的目标,超前进行施工策划,预先进行材料储备。在正式进入安装施工前,管廊工程所需的电缆支架、槽钢、钢管、电缆桥架等主要材料已到位65%以上。
按照常规工序,主体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机电安装作业。鉴于工期节点不断逼近,项目部等不起也拖不起,现场交叉施工无可避免。
综合管廊通过中板分为上下两舱结构,其中上舱为电力舱和电信舱,下舱为水舱。“只有管廊中板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我们才能进行安装施工。他们浇筑一段我们跟进一段,这样交叉作业虽然难度很大,但是为保证工程进度我们无法避免。”项目副经理张勇表示。
2019年3月初,管廊中板浇筑大面积展开,项目部随即见缝插针组织交叉施工。
交叉施工最难的是材料运输。
作为项目材料运输车的行驶通道,管廊水舱中板混凝土浇筑时搭设了满堂脚手架,最长的时候绵延了1公里多。这造成材料运输车只能到达脚手架边缘,然后通过人工二次倒运至作业面。
项目总工肖光明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工人手抬槽钢、怀抱支架,猫着腰在脚手架中穿行,运送至预留洞口后,通过小型机具吊运至中板上方,然后作业人员再分送至各作业点……
施工高峰期,管廊内的安装作业人员有280多人,其中进行材料运输的就接近230人。
在这种条件下,仅用45天,项目部参建人员将400多吨钢立柱,300多吨支架以及15吨其他材料输送到作业面上,保证了现场材料供应。
以匠心打造奥运“金牌”工程
“奥运健儿在赛场奋勇夺金,我们也一定要打造奥运‘金牌’工程!”在生产会、周例会等多个场合,项目班子成员向员工反复强调。
项目作业人员在管廊内进行电缆支架焊接。 工程建设中,中铁一局参建员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创造,全力提升工程质量。
项目部在进场之初就“量身打造”了冬奥会管廊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并作为统一要求印发至各管段现场技术负责人和作业班组。
《施工工艺标准》不仅对现场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说明,还以图片形式形象展示了实际效果,并对质量通病防治做了重点要求。
每道工序开始前,项目部都先进行样板施工,并邀请业主代表和监理现场验收合格后,再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大面积施工。
为保证工程品质,项目部严把材料进场关。对于综合管廊机电安装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项目部选择一线品牌并主动邀请业主、监理现场考察,待其认可后再进行采购。
在施工现场,肖光明介绍:根据合同要求,管廊工程使用的电缆支架、槽钢等材料镀锌层厚度必须达到65微米。但项目部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材料镀锌层普遍在10—15微米左右。
“由于北京地区没有镀锌厂家,为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同时,实现材料快速及时供应,项目部从天津、山东、河北三地联系了3个镀锌厂家对材料进行镀锌。” 遵守设计又不断优化设计,执行规范又严于规范。 项目部不断在细节处理上下工夫。在设计图中,综合管廊内的桥架没有设计伸缩节,考虑到气温变化产生热胀冷缩,易造成桥架拉伸。为此,项目部提出为桥架分段设置伸缩节的优化方案,并得到设计院的 认可。
照明配管上的卡箍间距,施工规范上要求不超过1.5米,项目部直接把间距限定为1米;规范要求照明配管上卡箍与接线盒距不大于300毫米,项目部就严格限制为250毫米。同时,还通过用金属内胀管代替塑料胀管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工程质量。
在保证工程质量实的同时,项目部还注重外观美。无论是管廊顶部的照明配管还是管廊侧壁上的支架安装,一条条施工前所弹的墨线在不断延伸。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提前对水舱桥架接头处进行策划,做到了所有接头、伸缩节都在一条垂直线上。
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前延庆已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近自然森林生态体系,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9.28%,林木绿化率达71.67%,是北京的绿色屏障。
为将工程建设和各种管线对延庆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采用地下综合管廊方式进行建设。
参与国内首条山岭综合管廊施工,项目部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在结合实际做好环境保护、守护延庆绿水青山的同时,努力推进资源节约。
综合管廊工程位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防火及环保要求极高。为此,项目环保部每天在参建人员前往工地前进行防火及环保教育,严禁员工将打火机等火种带往山上,并督促大家在每天下班前把电焊头等施工垃圾集中进行处理。
项目部的材料仓库和加工厂,如设置在施工现场附近,就需在山上选址建设,这样会破坏地表植被。由于延庆山区的地质条件,植被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
为保护生态环境,项目部“舍近求远”,投入数十万元在山下租赁了11亩仓储用地,建成材料仓库和加工场区。
与此同时,项目部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不断强化技术管理力度,努力推动资源节约。
由于综合管廊最大坡度高达15%,设计要求安装的所有钢柱必须与坡度垂直。为此,在进行钢柱加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首先对钢柱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各个位置钢柱长度,在山下进行精确加工,最大限度做到物尽其用。
设计要求相邻两根钢柱上同层支架之间高度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而传统手持电钻因人工使用的问题难免会出现误差。为此项目部专门购置磁力钻10余台,实现精确打孔,避免了因人工打孔失误带来的材料浪费。
截至目前,项目部已完成承揽管廊施工任务近六成。延庆的绿水青山中,中铁一局建设者依然在为冬奥会延庆赛区“生命线”工程而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黄斌 通讯员 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