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走基层·重点工程建设系列报道之六
中老铁路工地上的彝族“扶贫干部”
    4月8日上午,彩云之南,天高云淡。
    中老铁路国内段玉磨铁路启动全线铺轨大干后的第一天,中铁一局新运公司云南玉溪铺架基地一角,工人们正在加紧轨排钉联作业。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个黑瘦的彝族汉子,他一边吹着哨子,一边挥着旗子,动作麻利地指挥着轨木起吊降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加上笔直挺立的腰杆,浑身透着一股坚毅与自信。
    他便是来自云南楚雄、被工友们亲切呼为家乡“脱贫先锋”的钉联队副队长鲁开云。
    2006年7月的一天,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阔别家乡那个叫姚安县光禄镇的贫困山区,辗转来到昆明,跟着外协队伍,在中铁一局昆沾铁路工地谋求生计。
    “离家时我18岁,原本家里种地,一天收入十来块钱,自从踏进了一局工地大门,日子才开始好起来。”操着一口云南方言的鲁开云回忆。
    在工地搬道砟、抬钢轨、学钉联……勤劳质朴的他,干活从不喊苦叫累,遇上重活更主动抢着干。12年来,鲁开云跟着中铁一局修建铁路,先后到过宁夏、山西、贵州、云南等地,从一名普通工人做起,逐步成长为业务熟练、讨人喜欢的工班长,再到现在被提拔为一名管着四十多人的作业队长。
    十分耕耘,十分收获。经过多年积累,他的腰包渐渐鼓起,老家的生活质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盖起了两层小楼,买了一辆面包车,养了十头牛、两头骡子……
    2014年春节前夕,拿上自己的积蓄,加上从同事朋友那借来的钱,他在老家县城买下一套124平方米的房子,房价34万元,一次性付款。
    鲁家的巨变,让那个名叫梯子村的,仅有70户人家的落后小山村看到了希望。彼时,他的家乡姚安县,正赫然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之列。
    “带上我们吧,我们想跟你去修铁路,奔小康。”左邻右舍纷纷涌到鲁开云的家中。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啥,大家一起富才是硬道理!
    望着大伙那一双双望穿秋水的眼神,鲁开云拨通了电话,询问工地那头:“领导,我能把家乡的年轻劳动力,介绍来么?”
    “好的,我们央企有政策,要优先使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只要工作条件符合,我们热烈欢迎。”项目负责人爽朗地答道。
    就这样,自己率先摘帽的鲁开云,又当起了同乡们脱贫的引路“先锋”。返岗途中,他反复地说,这里的领导同事待人真心,这里的工地同工同酬,每日两荤两素,标准的四人间宿舍,有24小时的热水洗澡……大家一定要严守纪律、听从指挥,踏实给人干好活。
    近年来,经鲁开云介绍,先后有400多名云南同乡来到中铁一局铁路项目工地工作。目前,仅与他一同来到中铁一局玉磨项目的当地劳务工就有35人,他们的平均年收入都达到了6万元左右,相比以前在老家一年5000元的收入,已是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当初跟鲁开云一起来到工地的乡亲,家中已经盖起了高楼,养起了牲口,踏上了一条康
    2018年9月,鲁开云老家所在的云南省姚安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就在带领乡亲走上铁路工地、脱贫致富的同时,鲁开云还不忘投身家乡的建设。去年秋天,他拿出辛苦一年挣来的6万多元,凭借在项目上学到的绘图手艺,亲自为家乡修建拓宽了一条1.5公里长、4米宽的乡村小路。
    路通了,以往靠双脚走、肩挑背扛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如今,人们可以骑上摩托出行,或者驾驶农用机具上山,那山上还留有100多亩田地尚待开发。
    今年,他还有个新打算,要抽空回去一趟,为村里的大水池箍上一道防护网,争取实现人畜饮水分离。
    “多谢中铁一局,让我们摆脱了贫穷,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样的企业,我们一心一意跟着它干!”鲁开云充满感恩地说道。
    “叮当……”伴随着一串铃儿般的奏鸣曲,他又带着两名同乡工友爬上了轨台,开始放螺丝、敲枕木、浇注,干劲十足。
    身后,那幅写有“筑精品工程,树中铁一局形象;建中老铁路,助一带一路腾飞”的红色标语,在太阳照射下格外醒目。(本报记者 薛亮 牛荣健 通讯员 韩永刚 王维 高博 刘顺良)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