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来,空气依旧凉飕飕的,刺骨得很。宽阔的赵王新河两侧,长满了芦苇,几只野鸭正凫水嬉戏。跨河而建的公路大桥上,一群身穿“中国中铁一局”工装的汉子正爬上爬下,忙个不停。
时值11月24日8时许,地处河北文安的苏桥古镇。
相传北宋年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此做官,为百姓建一桥,故名苏家桥。如今,一条连接雄安新区、通往北京和山东德州的在建京德高速公路,正穿境而过。
这是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之一,是新区使用北京新机场最主要的高速公路,是通往冀东南、鲁西之间的重要通道。约莫一小时后,由中铁一局天津公司施工的京德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文安洼1号特大桥跨赵王新河最后一个中跨即将合龙。
跨河260米!这将是全线最大跨度的连续梁合龙。一大早,河北交投京德筹建处副处长邱文利、许忠印、权恒友,中铁一局副总经理孔凡强,天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高潮纷纷来到桥上,一边现场指导,一边鼓劲加油。
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日报、河北卫视、河北日报等十多家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记者,早已将镜头对准了一线建设者。
时针指向9时。
“现场准备就绪,请指示。”
“开始合龙。”
伴随指令下达,工人吆喝声响起,现场机械轰鸣,开始泵送混凝土、浇筑、振捣,合龙现场一片忙碌。
一旁的现场交流中,筹建处领导感慨地说:“老孔,3个月抢下水中墩,一晃又是连续梁合龙,你们干活真不赖。”
“感谢信任,让我们有幸参建京德高速,为雄安新区发展助力!我们一局是央企,必须主动作为,争当京德高速建设的排头兵!”孔凡强表示。
“这是我们公司目前规模最大的在建项目,大家跑步进场、举全力投身项目建设。”陈高潮说道。
京德高速全长约280公里,其中京冀至津石段87.256公里,中铁一局承担京德高速ZT7标8.413公里的土建施工任务,主要工程为特大桥一座。
自今年3月正式开工后,项目部强化领导包保责任,倒排工期、配足资源,深挖管理最大效能,持续开展劳动竞赛,坚持24小时连续施工,严格安全质量管控,发动全员“白加黑”“5+2”大干苦干拼命干,不断掀起施工热潮,先后实现全线第一个桩基施工、第一家完成全部主线清表、第一个施工产值突破2亿元等,创下最高日产制梁27片、架梁44片等施工纪录。
“我们加大人、财、物投入,高峰期人员达1500多人,机械设备300多台套。记忆最深的是10月份大干,前一个星期项目账户上还有7000万元,没过几天,就转账支付出去了。那个月,我们产值突破1.53亿元。”在采访镜头的一侧,天津公司副总经理、京德项目负责人王刚回忆施工历程。
目前,该项目以劳动竞赛京德高速公路赛区优异成绩,荣获河北省重点工程2020年“大干120天”劳动竞赛优胜施工单位、质量领先施工单位等称号。
京德高速施工中,除了生产组织突出精、准、快,还注重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运用。
据王刚介绍,在跨河连续梁施工中,他们采用BIM技术建模,指导现场施工,使现场施工真正迈入“智能时代”。此外,项目还引进梁板预制环形生产线、智能焊接机器人、智慧科技安全体验中心、质量样板展示中心等先进工艺和工装设备,打造智慧工地,实现了进度领先、安全可控、工程优质、效益良好等各项管理目标。
“功劳都是弟兄们干出来的,特别感谢我的团队。”王刚深情地说。
期间,记者还了解到京德项目团队情况:管服人员109名,80、90后最多,班子成员也是老中青搭配,刚柔相济融合共处。
“统帅”、王刚身材高大却心细如发,做事喜欢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一心扑在工地,即便是从外出差回来,无论多晚,必到现场查看一番。
“政委”、项目专职副书记赵海涛年纪最长,工作任劳任怨,见缝插针带队跑下管段内的地亩征拆,为施工扫清障碍。
“儒将”、项目常务副经理李文明,儒雅的书生模样,骨子里透着股“狠劲”,组织倒排工期,确保节点任务完成。
“技术大拿”、项目总工刘宇帆,扎根生产建设一线,随时掌握现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配现场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工程推进。
“安全守护者”、项目安全总监李渊天天“钉”在工地,全线奔跑,长时间风吹日晒,人像只“黑泥鳅”。
还有三员“虎将”刘延生、李明明、秦劭沛,都是管现场的副经理,他们将铺盖搬到工点板房,日夜盯守在现场,指挥作业,力保目标实现······
采访结束时,王刚又召集来班子成员,一起商议下一场“战役”。
“大干四季度,年底还剩一个月,主体全部拉通!”
此刻,太阳升至头顶,现场会战氛围愈浓。
(本报记者 薛亮 牛榮健 通讯员 刘伟 文学红 范通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