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放牛娃的春天
张伟
  也许是看多了课本上牧童骑牛吹笛子的场景,看着眼前这头安安静静吃草的大水牛,我突然有一种坐一坐牛背的冲动。
  于是乎,跳上牛背的瞬间,平时温顺的水牛暴跳起来,窜了出去。而我则往后一仰,重重地摔在田埂上。那是一种无法呼吸的痛,过了好一会儿才“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庆幸当时它没有退回几步踩我一脚。幸亏那天它只是窜出去,停在不远处,回头看了我一眼,又继续吃草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也就从那天起,我每次放学回家紧接着放牛时,对它“规矩”多了,生怕这大家伙又忽然乍起,把我和手上的牛鼻绳一起带飞出去。
  就这样,读小学、初中这几年里,我都能和家里这位最大的经济来源——牛哥和平共处,一同长大。
  那时的我一边放牛,一边想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要是眼前这头母牛生了小牛,那家里多一头牛仔儿不就是一大笔收入吗?这样下去的话,我们家就可以开养牛场了啊……
  正当我在白日梦中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父亲从身旁抢过牛鼻绳,一边说晚上得熬夜把陈四伯家田耕出来,好让人家明天赶着栽秧子,一边扛着犁头、牵着牛走开了。夜幕下,他卷着裤腿,光着脚,走路稳当又缓慢。这时我才发现,父亲的背有一些驼了。眼前的景象好似一幅朦胧的水墨画:一个人,一头牛,一片田野……多么宁静、多么踏实。
  直到上了高中,学习的压力让我很少有时间再去放牛了。每当周末回到家里,我通常会到小河边去寻找正在放牛的父亲。不善言谈的父子俩,看着牛吃草、牵着牛踱步。它吃草的动作很敏捷,声音很清脆、嚼得很有力道。这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壮的牛,甘愿背我们这样牵着鼻子走,还要在田里没日没夜的干活?”听到我的疑问,父亲一改严肃的神情,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传说。他说牛在很早以前是会说话的,有一天一头牛耕田太累了,就开始抱怨“为什么你们人不用拉犁耕地?”玉皇大帝得知此事,派神从牛下颚钉了一根白玉长钉进去。从此以后,牛再也说不出话来,它们的后代下颚根部都有一个白色的小斑点,那就是无形的长钉。听了这个传说,我当时还觉得玉皇大帝干了一件大好事,而如今,对此事更多了一些疑惑:“牛,真就该任劳任怨埋头耕地吗?”
  回到家中,我抱一捆干稻草到牛棚里丢给它,看它津津有味地咀嚼着,尾巴还不时地拍打身上的蚊虫。简陋的牛棚里喷上廉价的杀虫剂显得无济于事。我也只能愧疚地说声:“牛兄,多忍忍,你辛苦了!”那时我隐约感觉到,这样的“纠缠”才是牛和蚊虫之间最现实的存在,改变不了的!
  靠着父亲和牛一步一个脚印耕田挣来的钱,我读大学的生活费才有了着落。差不多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村里多了几辆耕地拖拉机,这些“机械牛”不用吃草、不用休息,轰轰隆隆地干起活来“高调”得不行。选择牛耕的农户越来越少了。而父亲的脚常年在水田泡着,逐渐开始肿胀、脱皮,他也干不动了……
  卖掉老牛的那天,它被人牵走的时候,好几次回头看我们,眼睛里水汪汪的。而我,好像失去了一个同甘共苦的兄弟,我知道,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养家糊口的“牛枷”悄然转移到了我的肩上。
  在祖国基层设施建设的广袤土地上,我作为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排头兵,自然有自己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带着老牛“传”给我的那股“能吃肯干话少”的牛劲儿,当孺子牛也好、老黄牛也罢,我来了就该耕耘出一番田地。
  让人感动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牛人”:百炼成钢的劳模大师、逆袭疫情战场的父子兵、坚守基层一线的青春少年……他们身上有太多宝贵的东西,正是这些精神才是支撑我们的企业继续“牛”下去的原因!
  是的,披星戴月是命运,脚踏实地是选择,而仰望星空却是牛背上的梦想。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机关)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