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1日
报 缘
文章字数:2090
   

刘莉莉

 
  成为一名中铁人快五年了。五年还算是“新人”——周遭的一些老职工、老前辈已为中铁一局奉献了整个青春。然而,我对单位的感情却不能说不深——父母都是一局职工,从小住在家属院,上铁小、铁中,后又辗转成为一局电务人。冥冥中,仿佛是父辈的薪火又再次传递到我辈手中。在琐碎的日常中,我保持着一颗虔诚之心,以身为一局人而倍感骄傲。正是对企业有笃定之情,才对企业的报纸——《铁路建设报》格外关注,要说起和它的故事,这渊源还得从小说起。初相识
  父母工作流动性比较强,搬家的事经历过好几次。但是无论到哪里,当地似乎都有“铁小”“铁中”,作为铁路子弟,我的教育之路也理所应当地在这里完成了。我的同学们大都是铁路子弟,我们有着相近的生活环境,从小就浸淫在铁路文化中,这种文化对子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学生时代,我的语文成绩还算不错,因此一直骄傲地担任着语文课代表。那时候,《铁路建设报》的副刊有时会刊登一些学生的稚嫩作品。如果班里有同学的文学小创作刊登到《铁路建设报》上,简直是天大的喜事,老师让口才好的同学朗读报纸。站在讲台上,庄严地念上一遍,全班同学都静悄悄地聆听,向写作者投去无比艳羡的目光。当然,那个小作者高高地昂着头,梗着脖子,像一只骄傲的天鹅,脸蛋红扑扑的,激动的情绪简直难以抑制。这是一种美好又可爱的回忆,学生习作,往往都是小“豆腐块”,但那时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足够同学们谈论好几天的。你问我的习作呢?当然,很荣幸地发表过一个“火柴盒”,我也是在无限荣光中激动地红着脸,那种自豪感现在还记得几分。又相逢后来上大学选择了钟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琢磨诗词、推敲字句中获益匪浅,兴趣所至就不觉辛苦。毕业后站过讲台,某个机缘巧合,竟然进入了纸媒行当,当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报人”。揣着记者证,跑过某城辖区内几乎所有县区、乡镇,当过A版各版面的编辑。这样辛苦、充实又充满成就感的工作,让一个初入社会的黄毛丫头如一棵狗尾巴草般的“蹭蹭”成长起来。
  一个家庭,如果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必然要肩负起既主内又主外的责任,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更多地向家庭靠拢。五年前,走进中铁一局机关大楼去办人事手续的时候,天气晴朗得像是解放区的天,机关大楼显得格外高大巍峨。一想到要和这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心里还是有些许激动。
  走进办公室的第一天,我看到了办公桌上的一份《铁路建设报》,她让我在陌生的环境中倍感亲切,缓解了一丝丝的局促和不安,像一个多年未联系的朋友,不期而遇,心里竟有些感动。我翻了翻报纸,大开张、不算厚实,但内容详实,从领导检查、行业动态,到项目风采、先进人物,再到文艺副刊里的精品诗歌、优美散文,根据不同受众层次设置相应栏目,看得出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不自觉地用专业角度审视这份报纸,凡是中铁一局人,摊开报纸都会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内容;如是局外人,则可以从这份报纸中,对中铁一局的概况有大致了解。再结缘
  在新的工作岗位,我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我是做社会新闻出身,对工程项目这种专业领域的宣传是门外汉。但自己却急于求成,在没有深入了解和体验的情况下,写过一些不痛不痒的稿件,发表屡屡受挫。后来,沉下心来静思,虚心向前辈们请教,才逐渐把握住企业的宣传脉搏。经过几个月的沉淀,终于有机会在《铁路建设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风雪战宝兰》。
  2013年2月3日下午,针对业主压缩工期等诸多因素,电务公司召开宝兰客专临电项目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和基层公司做好抢工准备。十一公司临危受命,迅速组建两支由职工和劳务派遣工组成的抢工作业队,大年初四便奔赴一线抢工。根据宝兰客专督导组制定的任务计划,3月10日完成电杆组立,3月25日达到送电条件,十一公司要完成7.6千米35千伏线路的施工任务。
  如此紧急的施工任务,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突发新闻的紧迫感。这是一个绝佳的新闻题材,新闻人的敏感又让我重新振奋。我在深入采访后,收集了充实的内容,用这些一手的、令人感叹甚至感动的题材,写成了《风雪战宝兰》,后来很快刊发在《铁路建设报》上。当时我并不知道已经刊发,物业阿姨送来报纸的时候,说看到我写的文章了。我一头雾水,她乐呵呵地翻开给我看,对我好一阵夸赞,夸得我面红耳赤才肯罢休。待她走后,我才细细品读起自己的稿件,基本没有删改,这让我很开心。写稿子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自己的稿子仿佛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编辑没有删减是莫大的欣慰。这时的署名称谓已不是“记者”,而是“通讯员”,想到自己的名字时隔近二十年又重新印刷在《铁路建设报》上,心里竟有一些感慨:那时还是学生模样,现在已是儿时眼里崇拜的“大人”。
  这篇稿子让我扫除了“摸不着北”的短暂迷失感,它像一个指南针,让我对之前认同的“言之有物”更加坚持。虽然转行了,虽然施工专业跟我隔着一座山,但是新闻的采写万变不离其宗。后来,我又陆续发表过一些文章:记录职工生活状态的稿件、塑造施工一线先进人物的通讯、重点项目施工大节点的简讯等。
  2015年参加通讯员培训,领取餐券时,经办人问我名字,我作答后,他抬头匆匆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喃喃自语般说了句:“哦,倒是常见名字。”——见过名字,我想,这是对报人最好的肯定。
  (作者单位:电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