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讯9月7日,中铁一局三项制度改革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资委、中国中铁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精神,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打赢“三项制度改革”这一专项战役,加强推进两级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有关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海民出席会议并讲话,总经理朱卫东主持会议并作工作要求。公司总会计师杨育林,副总经理郗宜君、张林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副总经理孔凡强在北京分会场出席会议。
马海民在讲话中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重中之重,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企业激发活力、提升效率的重要突破口。今年以来,国资委、中国中铁密集出台规范性文件,三项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日益清晰。我们必须认识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一局作为中国中铁的骨干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这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中,必须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全力以赴、争先恐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当好先行者和排头兵。
二是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切实增强改革的精准性有效性。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突破干部管理的“终身制”、盘活劳动用工管理的活力、激发收入分配改革的动力,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改革加快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三项制度改革任务的艰巨性,牢牢把握科学精准、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三大问题:坚持管理人员上下凭实绩,重点解决下不来的问题;坚持员工进出凭能力,重点解决出不去的问题;坚持收入增减凭效益,解决收入差距拉不开的问题。
三是协调联动、统筹兼顾,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业务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干部职工高度关注。三项制度能不能改到位、有没有生命力、是不是得到干部职工认可,直接关系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导向。我们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把控重点环节,确保三项制度改革蹄疾步稳、协调推进。工作中要做到:坚持上下联动、以上率下;坚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坚持以点带面、统筹兼顾。
朱卫东对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提出五项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三项制度改革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既要挂帅更要亲征,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会后要同步成立推进改革工作专班。
二是尽快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必须聚焦“管理人员下不来、员工出不去、薪酬差距拉不开”等重难点问题,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改革制度,拿出改进举措,实现精准“爆破”。
三是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是否设定科学合理、是否可量化、是否有挑战性,这是决定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成败的关键。在各项指标设定过程中,必须从机制设计上引导经理层“摸高”,按照“定量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导向,逐人确定考核内容及指标。
四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是确保“三项制度”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环节。在职位能上能下方面,要明确“退”的红线和强化综合考核评价。在收入能增能减方面,要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强化收入“能增能减、能高能低”的导向;实施班子薪酬总量控制,班子副职年薪根据契约化业绩考核结果拉开差距;推进工资总额差异化管理;打破凭借职务、职称晋升才能获得高收入的传统理念,推动薪酬分配向行业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和一线项目岗位倾斜,让每个职位体系中的优秀员工都能够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在员工能进能出方面,合理控制用工总量、把好人才引进培养关、畅通员工退的出口。
五是加强后续评估管理。要抓紧出台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办法,并将评估结果纳入业绩考核,与企业评先评优、干部任免等直接挂钩,严格刚性兑现。
会议邀请到国务院国资委智库外部专家、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专家组成员佟虎老师为与会人员系统培训讲解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相关知识。
会议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中铁一局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53人在主会场参会;各子分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地区指挥部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共519人在各视频分会场参会。
(本报记者史飞龙通讯员舒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