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9日
杨艳:祖孙三代建设者一家五口铁路人
文章字数:1272
  1994年1月2日,一个名叫杨艳的姑娘出生在杨天海、李宏碧小两口筑巢在工地的家。
  1969年,杨天海出生在杨别学家;1971年,李宏碧出生在李清友家。
  杨别学、李清友都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铁路工人,在今天的中铁一局工作,他们的子女杨天海、李宏碧后来也到中铁一局工作,“然后”以后还有“然后”——杨天海、李宏碧所生的女儿杨艳为中铁一局所感召,又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所以,杨艳笑起来很灿烂:“我是‘铁三代’呢。”
  杨艳不认为从爷爷、姥爷到父母再到自己都在中铁一局工作是“生物基因”使然,但认为是与中铁一局的“文化基
  那时,她的父母正参与修建朔(州)黄(骅)铁路工程。
  2017年,杨艳来到五公司工作,2020年8月,伴随五公司参与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杨艳来到昆明远郊的富民县,加入滇中引水昆明2标的建设者序列。
  滇中引水昆明2标项目综合办公室,所承担的工作按大类分有11块,按细目分有33项,但办公室一共只有4个人,副主任陈小兵专门负责千头万绪的征地拆迁,主任庞大俊以及杨艳和罗祥练两名干事负责其他工作。
  大到策划组织大型活动,小到文件档案的归档……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林林总总,不胜其烦。
  “但每一件事都是大事,比如项目部驾驶员的津贴补助管理,人家辛辛苦苦因”有关。
  “我的外公、爷爷,他们都是很平凡的铁路建设者,”在杨艳的记忆里,爷爷一名共产党员,情感朴实,眼神慈祥,腿脚因为受过伤不方便,行动最快的时候是他踏着28老式自行车驰骋;那辆自行车加装过自制的小椅子是杨艳的专属,车子从杨艳有记忆时就陪伴着她春夏秋冬、上学放学,陪伴着她逐渐长大,直到那椅子再也坐不下她……
  “今天回想爷爷骑自行车的背影,我总是能品咂出那一代中铁人的顽强与坚韧,如今我的外公和爷爷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他们朴实无华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始终是我砥砺前行的标杆。”
  有时候翻家里泛黄的老照片,看到作为“铁二代”的父母年轻时的样子,杨艳激动不已、问东问西,想象着他们的青春岁月,从老照片以及和他们的讲述中,杨艳慢慢理解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既往与现在。
  杨艳的父亲是陕西宝鸡人,母亲是重庆人,杨艳自己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王家滩工地中铁一局五公司的工地医院。出车出差,我们若不细心把人家的补助搞错了,哪怕就三元五元也不行”,杨艳说:“有的事看起来还相当无聊,比如每天食堂工作人员采购蔬菜、调料、肉类,要去核点,要进行票据签收,还不能出差错,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周正飞常说不该支出的,哪怕一分钱也不能支出错了。”
  有时候也很难,委屈的时候,杨艳会把头扭过去,任凭泪水打转,然后再回头,坦然迎接所有烦恼。
  没怨言是真,但辛苦也真,只不过打小就在工地长大的杨艳骨子里有一种从爷爷、姥爷辈老工人身上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使得她总是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去直面纷繁复杂的工程业务。
  “我是90后‘铁三代’,像我这样的‘铁三代’不算多,但我们代表了一个群体,代表一种三代铁路人不变的情怀,爷爷(姥爷)、父母他们一辈子跋山涉水在忙碌,把铁路当另外一个家,这种情怀一直在激励我,比如现在,我已经把滇中引水昆明2标项目部当自己的家,这种情怀,将伴随我职业生涯全过程。”
  (通讯员庞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