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3日
雄安新区的开路先锋
文章字数:1467
  五年前,雄安还只是一个热词,如今已成为一方热土。2017年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正式发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这张宏伟蓝图如何变成现实,雄安如何成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9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重磅推出纪录片《雄安雄安》。纪录片全景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非凡历程,深刻解读这座城市从“一张白纸”到“拔节生长”的升级密码,深度展现雄安新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美好图景。
  中铁一局的建设者在大屏幕前观看了直播,作为亲身经历者他们感触颇深。
  “能够成为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的开路先锋,我们倍感光荣。”在片中出镜,植根雄安绿化建设5年的建设者田京利说道。
  “先植绿,后建城”,建设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雄安新区2017年11月启动千年秀林项目建设以来,田京利先后参与建设雄安新区大清河片林项目、10万亩苗景兼用林、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2019年生态游憩林项目,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2019年雄县秋季植树造林项目,2020年春季植树造林项目,河北雄安郊野公园项目等9个雄安新区绿化项目,新造林绿化近20万余亩,为雄安新区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都市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贡献了中铁力量。
  几年间,“千年秀林”枝繁叶茂,田京利望着曾经一棵棵亲手栽下的树苗如今已绿盖如茵,他时常走在其中。他知道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工程,是逐梦者的新地标、是这代人留给子孙的遗产。“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一件一件事认真做,一茬一茬任务踏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雄安新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所有的造林人不负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田京利说道。
  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开大幕。到今年3月,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还为每棵苗木发放了专属二维码“身份证”,详细记录苗木各类信息,对苗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另一位建设者尚杰说:“第一天来雄安,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我当时就在畅想,我们这一批年轻同志来到雄安,从无到有,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这一片玉米地变成心向往之,妙不可言的一个‘未来之城’。”
  2018年初,尚杰被公司派往刚刚设立不到一年的雄安新区,参与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陆续来到了这片被赋予了历史使命的土地,许多人对当时的场景都记忆尤深。
  “如今的雄安,住在这里推窗见绿、开门入园,五分钟到学校、十分钟到菜店。通过航拍画面俯瞰,不难发现,这里有着密集的路网,交通运行十分通畅。”尚杰说道。随着这座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之城一步步显现,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们也感受到了特有的光荣。五年来,在雄安,规划蓝图正在从纸上到地上,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未来之城”雄安,也将继续朝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阔步迈进。
  中铁一局分布在全国各个项目连续三天的组织收看,特别是在雄安建设的三千余名建设者们观看后,非常激动,觉得在雄安新区奋斗五年非常自豪,虽然每天还是很忙碌,很辛苦,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但是,自己干的工程,能够被央视导演和老师们记录下来,能够让雄安的老百姓看到,让关注雄安人们看到,让自己的家人看到,也是一种新的荣光。
  (通讯员 韩善有 刘炜 本报记者 侯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