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3日
命运待我如此温柔
吴烨
文章字数:3697
  记得十多年前看过一部非洲电影《沙漠之花》。出生在荒凉的索马里沙漠的华丽丝·迪里,三岁时被迫接受了惨无人道的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她赤着脚逃离家庭,在沙漠中差点丢了性命,历尽艰辛磨难,到达伦敦后被好心的玛丽莲收留,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著名摄影师,最终走上模特道路,成为世界顶级名模,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著书立说,投身于反对割礼的妇女解放事业。
  女性割礼是人类早期母系社会时,控制生殖资源的一种手段,现今仍残存于非洲某些国家和部落,估计全世界有1.3亿妇女接受了女性割礼,每年约有200万妇女接受割礼。
  这部电影使我的内心产生出极大的震撼。剧中非洲女孩非人的悲惨遭遇令人心痛和悲悯,割礼这种古老而丑陋的破坏女性身体和戕害女性心灵的习俗令人愤慨和痛恨,但却无能为力。她们遭受割礼时惨不忍睹的画面和她们所经受的肉体疼痛令我不寒而栗。设想如果自己的命运是降生在非洲,那将是多么悲惨而无奈的一生!我庆幸自己生于伟大的新中国,自从新中国建立那一天起,毛泽东主席就宣布新中国没有性别歧视,没有人有权利能随随便便残害女性身体与心灵,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女性追求精神愉悦与身体愉悦不再是梦想。如今,中国女性的幸福指数已经不亚于男性,正如李玉刚《万僵》中所唱“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幸生于此国度,这难道不是命运待我的温柔之吻吗?
  年轻时候也曾跟风看过很多爱恨情仇、相爱相杀的宫斗剧,《甄嬛传》《芈月传》《延禧攻略》等等,起初为剧中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女主命运或喜或悲,或嗔或怒,代入感极强。看的多了,认知就上了一个层次——与其去恨剧中那些心术不正、歹毒邪恶的嫔妃,不如去恨那个黄袍加身、貌似公正、口中雨露均沾,实则偏心装糊涂的皇上。再后来,看透了这种宫斗的实质,就会想,与其去恨一个眠花宿柳、遍采芳华、既得利益的封建昏君,不如去恨那延续压迫了几千年妇女的封建制度。在那套吃人的封建制度里,男子只要有钱有权,就可以三妻四妾,甚至千妻万妾,而女子无论多么优秀卓越,都难以独立成就一番事业,只有依附于男子,争宠献媚于男子,才能有出头之日,一旦失宠,即被贬冷宫,永无出头之日,最后只能以求速死。
  古代千千万万个冰清玉洁的良家女子,在这套制度的残害下,为了生存,被逼无奈学会了那一套套防人之心术、攀附献媚之心术,上树拔梯、落井下石之心术,扭曲了人格,玷污了品性,丧失了人性,同性姐妹之间为了争宠相互残害,相互倾轧,斑斑血泪,无休无止。这一曲令人心颤、具有着巨大轰鸣的悲歌,凄凄惨惨地传响了几千年,不绝于耳!
  我庆幸自己没有降生于古代,没有沦落于封建市井,没有为了一个朝三暮四的男人而失去自己“质本洁来”的品性和人格,没有因善良软弱、不曾设防的品性而受害于同性倾轧相残的经历,也没有因在残酷的黑暗人性的心机斗争中落败而被打入冷宫——我们生于这一时代的女性,有平等而被尊重的人权,光荣而甜蜜的事业,幸福完整的家庭,健康平等的婚姻,自由而美好的精神追求,自在愉悦的身心,与五千年来生于封建旧时的亿万女子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庆幸!这难道不是命运之神温柔的青睐吗?
  知乎上有一个获得高赞的帖子,讲述的是民国5年(1916年)一位名叫周玉梅的女孩从5岁时起开始接受老辈人传下来的缠足习俗,一直到1992年离世的人生经历。为了能嫁个好人家,周玉梅经受了伴随她一生的缠足酷刑,活生生将正在发育的双足扭曲成严重的畸形,在以后人生的每一天里,双足一沾地就是刀割般的疼痛,永远无法正常行走,就是这么一双不到三寸的孱弱金莲,在以后的命运里,却要承担一个家庭里所有繁重的农村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那些生命中分分秒秒的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又何尝不是来自十八层地狱里的酷刑?而对女子施以这样的酷刑,仅仅是为了取悦丈夫的闺房之乐,这样的缠足理由是何等的荒谬绝伦?
  历史不忍细察。这沾满妇女斑斑血泪的历史刚刚过去100余年,离我们并不久远。那些都曾是我们的女性祖先所经历过的伤痛。这些伤痛使我痛彻心扉。我来不及对已经逝去的她们说些什么,只有无尽的悲悯与同情。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她们一生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光明未来。如今,足部的痛楚已经消失远去了,心灵的创伤也已不再继续,“解放双足”,在她们看来那遥远不可及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而我,我们,正生活在她们梦中的未来里,替她们呼吸这灿烂阳光下的花香,去享受这阳光下的清风拂面;替她们奔跑在春天绵软的绿色草坪上,去追逐她们梦中的蝴蝶蜻蜓;替她们赤脚奔跑在波澜壮阔的大海边,替她们去踩浪,去踏水,去捡拾她们梦中的贝壳……
  读了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之后,喜欢得很,趁热打铁,又读了他的《灿烂千阳》。故事描写的正是阿富汗女性的真实命运和生活图景。
  佣人娜娜被扎里勒诱奸后怀孕,赶出家门,在小城边上的村子里的一个泥屋安家,生下女孩玛丽雅姆。玛丽雅姆十五岁时伤心绝望的母亲上吊自尽。于是她被父亲接到家里,但父亲的三个妻子逼迫她嫁给一个遥远地区的老年鞋匠。
  鞋匠的邻居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中的女儿莱拉,豆蔻年华,美丽非凡,受过良好教育。莱拉的恋人是在苏联进攻阿富汗的战火中失去一条腿的少年塔里克。这时的阿富汗已经战火不断,民不聊生,有钱有地位的人都在想办法出逃,逃到周边的巴基斯坦、伊朗,或者逃到美国去,男孩塔里克也要随他的父母出逃了,前来与莱拉告别的时候,这一对少男少女冲破强大的宗教束缚以身相许。过了十几天,莱拉一家也准备出逃,就在收拾行李的时候,一枚炮弹击中她家的房屋,一家人转眼之间全倒在了血泊里,最后只剩下十四岁少女菜拉还有一口气。她的邻居鞋匠大叔把她从废墟里挖出来,送到医院抢救,伤好后,逼着她嫁给自己。这时的莱拉发现自己怀孕了,举目无亲——如果走出鞋匠的家门,她不是被拐到妓院就是饿死或被处死——因为世俗对女性的要求更为严酷:通奸者将会被处以石块砸死的酷刑。除此之外,那里的妇女不能工作,不能高声说话,出门要有男人陪同,穿上那种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被称为“布卡”的罩袍,没有丈夫的允许不得独自走出家门——这一切都是以高尚万能的安拉的名义所施行的。何况女孩莱拉属于“伤风败俗”的未婚先孕呢,她的命运可想而知。鞋匠骗说少年塔里克已经死在逃亡的路上,单纯的莱拉相信了他的话,巨大的绝望使她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六十岁的鞋匠认为自己简直是慈善家,是他救了莱拉的命,所以他对这个十四岁的少女为所欲为,从身体到精神残酷虐待,无休无止。
  同样身为鞋匠妻子的女孩玛丽雅姆起初也与莱拉敌意对抗,纯洁善良的莱拉为了能活下来只能默默忍受着屈辱。莱拉生下女儿后,作为女性玛丽雅姆自身的良知渐渐复苏,开始帮着莱拉照顾孩子,同病相怜的两个女孩的心越贴越近,相依为命,互帮互助。她们一起策划了一次逃跑事件,但失败了,鞋匠抓到她们后把她们打了个半死。莱拉后来又生下了鞋匠的儿子,那时的阿富汗局势更加混乱,鞋匠不愿意再抚养莱拉的女儿,把莱拉的女儿送到了孤儿院。莱拉想念女儿,去探望时在街上常常被政府军打得遍体鳞伤。
  男孩塔里克并没有死,他只是在逃跑的路上被塔利班抓获,坐了七年牢。出狱的他辗转回来寻找莱拉。鞋匠知晓后再次毒打莱拉,眼看莱拉就要被他活活掐死,玛丽雅姆在身后用铁锹打死了鞋匠。善良的玛丽雅姆救了莱拉的命,但她自己最后却被处以乱石打死的酷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女孩莱拉的自由。
  《灿烂千阳》描写了两位女性30年间的悲惨命运,是阿富汗身处战乱中的千千万万个女性倍受催残和压迫的真实写照。她们受尽了残酷非人的虐待,但的心中依然充满希望和阳光,充满爱和不屈,充满宽恕与美好。而她们向往的女性的尊严,向往的和平美好的生活,正是我此刻所拥有并享受着的。我的祖国母亲用博大而温暖的怀抱庇护着她的所有儿女免遭战乱之苦,庇护着她的所有女儿免遭性别歧视,用强大的法律手段保护着所有女儿的人身安全和人格自由,而我,幸生于此,何其幸哉——这难道不是命运最深厚最博大的福泽吗?
  命运待我如此温柔,生在这个时代里,作为一名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平凡女子,只要去努力,去用功,就有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那就是——读书。女子原本如待燃的红烛,读书正如火柴点燃红烛,它才从此有了光。女子原本如含苞的花蕾,读书犹如沐浴阳光雨露,花才在绽放时有了馥郁的香气。只要你愿意,卷帙浩繁的书山和浩如烟海的书海就在那里等着你,等着你忘我的攀登和忘情的航行。在那一页页、一本本、一卷卷的尽情阅读之中,你的灵魂也渐渐有了香气,氤氲在你的磁场周围,袅袅盘旋,旖旎不绝。一切工厂造出来的化学香精在你那里,都失了颜色……
  由此,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光荣的共产党,感恩命运深厚的福泽,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组织的培养,感恩荣誉与收获,也感恩挫折与苦难,是这一切给了你自由生存的氧气和人格独立的阳光。这一切塑造了你的灵魂,磨炼了你的意志,增强了你的坚韧,明澈了你的心性,完善了你的人格。因此,忘我地学习,投入地奉献,焚膏继晷地拼搏奋斗,意气风发地生活,珍惜命运的温柔以待,点亮生命的烛焰,绽放出自己的光彩,照亮一隅,当是生之要义。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