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2日
他们值得被看见
文章字数:1336
  十月的德达乡,蓝蓝的天空加上开始泛黄的大山,那近在咫尺的白云仿佛唾手可得。在这片秋意正浓的山中,坐落着由中铁一局高原铁路11标项目部承建的德达隧道出口。
  去年年末,中铁一局蓝色的“铁军”旗帜在这里竖起,300多个日夜过去了,这个初冬,在海拔3700米的德达隧道出口,中铁一局高原铁路11标项目部五分部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技术团队仍然坚守在这座大山中,与这片雪域高原见证着彼此的蜕变。
  在与德达隧道出口技术人员的采访交流中,94年出生的魏亚龙告诉我,他是去年在项目中标之后就主动请缨到高原的。“我进场的时候是去年十一月底,当时夜间温度低至零下20多℃,各种基础设施都未建设,每天晚上都被冻到睡不着觉”这是当我问到去年工点建设中的感受时,魏亚龙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因为要在年底把房屋建设完成,在面临工期紧、人员数量不足、积雪没过脚踝的情况下,每天只能烤着电炉子进行施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极其容易感冒,而且在高原上感冒,吃药基本没有效果,只能依靠打针、输液的方式才能得到缓解。“去年感冒的时候,浑身乏力,而且害怕引起肺水肿,心里比较慌,但因为人员数量少,就算生病了也得跑工地,不敢耽误工期”魏亚龙回忆道。
  “这个项目条件这么艰苦,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舒服一点的项目?”在我问到这个问题时,魏亚龙笑着告诉我:“当时肯定是想过的,但是看到与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时,还是会有不舍,不舍得放弃,也不舍得和相熟的同事分开。最终也是靠着这股子动力,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觉得没啥了”。
  在采访到德达隧道出口唯一的一位老同志李辉时,给我的印象同样深刻。李辉告诉我,在去年年底搞临建的时候,遇到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大半个月不洗澡不洗脸那都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在藏区中,不仅要面临物资匮乏、天寒地冻、脸部严重冻裂的情况,而且在底板注浆时,打混凝土的管子也经常被冻住,导致效率参差不齐,所以加班是经常的事情。“这是我干过最艰难的工程”李辉说道。
  刚进场的时候,由于临建还未完善,大家的中午饭只能从措拉做好之后再送到工点,由于路途较远和天气寒冷,送到大家手中就变成了“冰碴子饭”。李辉对于“冰碴子饭”的描述是从牙开始到胃里都是冰的,口感更像是在吃“旺旺碎冰冰”。
  “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坚持到高原线上吗?或者会不会等临建完成,条件稍好之后再上来”?对于这个问题,这位老同志的回答让我感触颇深。“如果再选择一次的话,我还是会在第一时间到高原,虽然前期建设很苦、很累,但是看着工区一步步建设完成的那种自豪感是不可替代的”。李辉回答道。
  这位奋斗在一线的老同志还告诉了我一些“趣事”。“在二月份的时候,当时生活区还未封闭,因为和当地派出所谈事情,晚上一点多回到生活区时,刚走进大门,一个黑影突然窜了出来,和狗的样子差不多,就是比狗大上不少,还有一双绿色的眼睛,大晚上的很瘆人。当时还没反应过来是个什么东西,在走进房间后才想起来和当地村民常说的狼一模一样,想到这突然给自己吓了一身冷汗,还好运气不错没有被伤到”。李辉笑着说道。
  幽幽苍穹,抬头遥望雪域高原明丽浩瀚的夜空,颗颗璀璨,延绵成河,穿行于历史,耀眼夺目。在高原铁路11标的建设中,如魏亚龙、李辉这样建设者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也将继续发生着……
  (通讯员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