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从央视新闻上看到1400多名泸定地震受灾群众搬进安置板房,屈晓力的眼眶红了。
一个月前的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得知灾情的严重程度后,正在康定出差的屈晓力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向上级递交了参与抗震抢险的请战书。9日凌晨,在焦急等待了4天后,屈晓力终于接到甘孜州交通局和中铁一局四公司领导的抢险参战指令,他安排好项目日常工作后,带着机械设备向震中进发……
灾难面前挺身而出
这一次受命抢险的海螺沟磨西古镇磨岗岭村通村道路是损毁最为严重的路段之一。到达灾区后,眼前的景象超出了屈晓力的想象:沿线临山塌方路段多、方量大、抢通难度极高,更可怕的是余震不断,山体滑坡频发。
前方险情重重,但看到救灾物资因为道路中断迟迟无法进村,屈晓力已经顾不上自身安危,亲自指挥挖掘机开始清障。从9月9日到11日,他和国道318康定过境路项目的15名抢险队员在极度缺乏水和食物的情况下,每天从凌晨一直干到深夜。虽然只有短短3天时间,但他们的鼻尖、胸口被太阳晒蜕了好几层皮。
9月11日下午4点,仅仅用了60个小时,7.2公里的通村道路全部抢通。地方政府领导给屈晓力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屈晓力说:“作为国有企业,能为抗震抢险尽一份力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灾难面前,我们义不容辞!”
经过简单休整,屈晓力筹划着带大家返回康定,正在此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们刚刚接到通知,要求就地组建指挥部,建设磨西2号过渡安置板房,9月28日达到入住条件。你们原地休整,等通知。”这是中铁一局四公司副总经理童燕良的来电,屈晓力心里清楚,这不是商量,是命令……为了信誉全速前进
“已经11日下午了,28日交工,施工仅有16天时间!大家来的时候换洗衣物都没带,更别说生活用品了,该怎么办?”
屈晓力的担心不无道理,震中物资极度匮乏,15名抢险队员已经熬了三天两夜。但他来不及多想,挂断电话就开始联系物资、设备、人员等事宜。
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想太多,上级把这样的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作为最靠近前线的中铁一局人,为了企业的信誉,我们必须选择前进。”
随后的十多天,屈晓力每日要负责协调300多名工人干活,困了就捡一块砖头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午饭简单吃两口又投入工作。既要保证工程进度,还要协调好每个工序,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只要工地没停,他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现场。
9月28日,2号过渡安置点顺利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验收组组长冯仕增表示,中铁一局在这次过渡安置点建设工作中充分展现了大国央企的责任和担当,圆满完成了所有施工任务,希望中铁一局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继续贡献力量。
征途漫漫初心不改
其实,不仅仅是在安置板房建设现场,从刚实习时的京沪高铁到不久前通车的国道318线康定过境路,参加工作13年来,屈晓力在本职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
国道318线康定市过境路是中铁一局在四川省甘孜州承建的首个绕城国道干线施工设计总承包项目,而康定又是甘孜州府所在地,所以中铁一局把这个项目作为甘孜地区滚动经营的主阵地。
屈晓力包保负责的三工区是该项目最晚开工的管段,桥梁、互通、隧道、路基应有尽有。从商务副经理转岗生产副经理,屈晓力身上的压力不言而喻。但他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反倒是每项工作都先人一步。征拆困难他及时和项目党支部书记沟通,遇到技术问题就到总工那里“取经”,为了把每一个结构工程干成样板,他不遗余力去搜集资料,学习经验。2020年11月,三工区管段内的任家沟大桥在全线最先贯通,并成为了康定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2年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已任职常务副经理的屈晓力便匆匆赶回康定筹划复工复产。按照上级要求,5月份必须通车,这比预计工期提前了整整4个月。除去人员进场、物资储备这些时间,有效工期满打满算也就2个月,这就意味着要用2个月时间完成6个月的工作量。那段时间,他天没亮就起床,从工地回到项目已经凌晨两点,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
2022年5月20日,国道318线康定市过境段公路顺利通车。那天晚上,屈晓力踏踏实实地睡了个好觉。
康定过境公路通车的第三天,屈晓力被派往甘孜州雅江县负责国道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对于屈晓力来说,这是他首次担任项目负责人,他将迎来全新的挑战……
屈晓力常说,作为中铁一局人,我们参建的工程大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是不停地与时间赛跑。只要坚守初心,就能使命必达。(本报记者吴烨通讯员董晓武朱煜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