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3日
从现代式的野炊说起
常彦杰
文章字数:2134

 在家叫做饭,在外叫野炊。野炊就是在旷野烹饪就餐的一种带有游戏式的活动。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年轻的一代人,长时间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里两点一线(家一一办公室)式的紧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一种牢笼样的束缚感,感觉憋屈和身心疲惫,适逢休息日便会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儿,变着花样地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野炊便是他们选择自由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他们的私家车的后备厢里,总是装有户外活动用具,诸如便携小帐篷,折叠小桌椅等物件随时备用。如决定野炊,再带上燃气灶及食材、暖水瓶、饮料、水果、小吃、体育用品、小孩玩具等物件。他们喜欢在闲暇日的清晨便把一家老少带上,驶到一个山清水碧、风景秀丽的地方放松享受自由时光。我也曾随亲人们享受过。在小溪淙淙、绿草茵茵、野花点点、人群熙熙的环境中,心情便大好起来;在浅浅的阳光下,轻轻的微风里,淡淡的水汽中吐故纳新,身心轻盈自在。大家动手,一番烹饪操作后,便推杯换盏、大快朵颐起来。酒足饭饱了或带孩子戏水流旁,或漫步草坪、活动筋骨、打球照相、放飞风筝……这确实是一种放松身心、善待生活的积极行为。
由此便联想到公社化年代在农村劳动时的“野炊”来。收获季节,在黄土高坡的山峁坡洼上,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十多人结队收割庄稼时,偶尔浪漫的景致是:收洋芋时吃现烧洋芋,收豆类时吃现烧黄豆,收红薯时吃现烧红薯……点燃就地找来的柴草,顿时腾起舞动着的炊烟,窜出跳跃式的火苗……火堆的浓烟尚未散尽,大家便围成圈状,或蹲或坐,你谦我让地浪吃起来。虽然吃相难看,粗犷原始,食材单一,没水可饮,尘烟飘飞,不讲卫生,在秋风枯草中席地而嚼,但大伙被涂染得黑黄相间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意,那种开心是最淳朴的。试想,在地旷人稀的田野,晴天丽日,白云飘游,秋色斑斓,食材新鲜,味道独特,一饱方休,这种野炊也是别具风味儿的,只是这种野炊不是一种主动的潇洒,而是被动的充饥,狼吞虎咽式的,在快节奏式的大快朵颐后,大伙便你追我赶地干起活来。这虽然是一种为生活煎熬的偶然现象,但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快乐。这是发生在黄土地上的亲切回忆,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如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能手柱竹杖,脚蹬芒鞋,还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词中之龙”辛弃疾能亲临黄土高坡,目睹此种野炊,世间准能再添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豪放词篇来。这正是:
 “秋风吹出斑斓景,
 农夫苦来硕果丰。
 挥洒欲尽浑身热,
 空肠浪漫效猿人。

 山野升起烟火气,
 须臾炙香和灰吞。
 豪放词客今安在?
 此等景致应入胸。”
上述两种都是野炊,但体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生活状态。前者是现代城市小康社会的生活缩影,后者是落后农村追逐温饱的真实画面。两种不同野炊的快乐我都享受过,前者是以家为单位休闲带来的快乐,后者是以劳动成员为单位以劳作为主带来的快乐。前者已成普遍现象,后者已随生活水平提高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变化,更是人们生活品位不断提升的真实写照。
说起野炊,我又联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田间地头就餐的事儿来。家乡的农田分散在四沟八岔的山梁坡洼上,由于离家较远,中午回家吃饭耽误劳作时间,因此在乡间便形成一种在田间地头吃饭的习惯。单干时由家人送饭;集体劳作时,专门派人到各家各户收饭,然后担挑到地头,分别食用从自家带来的饭食。如果把这种就餐方式叫野炊,是不确切的。因为这饭食不是在野外“炊”生出的。
为了送饭方便,家家户户都备有类似泡菜坛,但长有两耳挽着系子的瓷罐。大的可盛供两人食用的稀粥,小的只供一人食用。那年代穷,一般人家的午餐是小米与压扁的黑豆煮在一起的粥,家乡人叫“钱钱饭”。据说这种“钱钱饭”毛主席当年转战陕北时也吃过,它是庄户人家日常的主餐。小米接续不上的人家,便以“黑豆钱”(压扁的黑豆)与洋芋白菜混煮代替。到饭时,把这些稀食盛进瓷罐里,罐口处扣上碗。稀食不耐饱,又用一个小布口袋装上糠炒面,顺便把筷子、勺子也插进这个口袋里,扎住口袋,绑在瓷罐系儿上。派去取饭的人用扁担的铁钩钩在瓷罐系上挑着行走,一般一个人要挑八九罐。
我家瓷罐里盛的稀饭,母亲和妹妹们在家里已“优先”过一次的,把稠的和煮在稀饭里的洋芋或红薯先盛在为我和父亲食用的瓷罐里,余下的再掺和些菜类供她们食用。当我发现这个秘密后,顿觉身体弱小的母亲形象更高大了,还在长身体的妹妹们是那样的可亲可爱。这便是穷人家的母爱和亲情。这的的饭食分明是无声的、盛在瓷罐里的爱啊!
我与父亲是在一块劳动的,当然用的是大瓷罐。到地头后,总是父亲先动手,用勺子挖稠的先盛给我。这盛在碗里的,是无声的、稠稠满满的父爱啊!令我不自觉地感动着,久久不能释怀。
这种野餐是要选地点的。春天,一般在避风弯处就餐,为的是少吃点飞扬的黄尘;夏天一般在背光处就餐,为的是不受烈日的烤灼;秋天则喜欢坐在阳光下就餐。有道是“适逢秋暮露成霜”,这个季节,出着汗的身体歇息下来是需要阳光来温暖的。这样的野炊虽然没有青山绿水和花花草草陪伴,时有风起尘飞的搅和,但吃起来就是比在窑洞炕头舒心。因为有大伙的说说笑笑和交流饭食的开心,有饥不择食带来的快感。对于我,还有着亲情给予的骄傲……随时光流逝,这样的野外就餐方式或成历史,但我还是向往再能有哪怕是一次的体验,如能如愿,那应叫作“忆苦思甜”……
 (作者单位:离退休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