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0日
九州聚材筑一域百脉同心写前言
——中铁一局五公司济南地铁6号项目市政前期施工纪实
文章字数:1819
  2022年是中铁一局五公司济南轨道6号线土建6工区的开局之年,开局即破局,突破6号线土建6工区“一大二难三高四复杂”的“难”局,奋力推进市政前期工程,为主体施工奠定基础,是项目开局之年的首要任务。
  挑战第一难:横跨东仓站180米的泄洪渠首次迁改
  东仓站泄洪渠一期迁改工程是6号线全线最复杂的迁改项目,东仓站南侧泄洪渠为东圩子壕支流,这条总长180米,宽度4.4米,高度3.6-4.9米的泄洪渠,需通过洪评后,进行4次倒边新建、4次倒边破除,才能满足车站整体施工要求,受汛期的影响,拟建泄洪渠必须在汛期来临前(5月底)完成,汛期6~9月禁止施工,车站受现状泄洪渠、管迁、交通疏解及周边建筑影响,分七期施工,如何保证泄洪渠既能在非汛期施工又能满足车站整体工期要求,可谓是进场以来的第一难。
  面对难题,项目部全员参与,超前谋划,主动对接,积极作为。2022年3月13日实现拿地进场,两周时间实现了快速推进。3月底的早交班会上,项目负责人笑容满面地宣读了业主在3月29日发来的表扬通报,“土建六工区东仓站提前两个月完成红线围挡进地,并成为首批启动苗木迁移的站点……,中铁一局用行动践行了铁军的承诺,为全线市政前期工程的推进树立了标杆!”顿时让年轻的队伍有了更强大的信心。
  受疫情影响,泄洪渠一期迁改施工暂停42天,复工后,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资源缺、干扰大等局面,项目部明确“围着现场转、盯着现场干”的工作思路,采取昼夜3班倒不间断施工,领导班子全过程跟班作业、部门负责人蹲守现场,及时高效解决施工制约因素,深度优化设计方案,在新建泄洪渠两端与原泄洪渠顺接及施工对周边房屋扰动保护问题上,项目管理团队集思广益,遵循“既利于施工组织,又兼具效益提升”的理念,不断加强与设计院、业主单位沟通对接,实现调整优化。针对场地狭小、尤其是围护桩与泄洪渠外侧狭小的间隙内安装模板,采取见缝插针、接力传递等方法实行快速作业。
  2022年5月24日,济南轨道6号线全线最复杂的管线迁改项目——东仓站泄洪渠一期迁改工程顺利完工,比业主计划节点提前7天完成,为尽早转入主体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
  突破第二难:管线迁改和交通导改的“双改计划”
  山东大学站和东仓站的管线迁改难度极大,热力管线的迁改,需要在三月中旬至九月中旬完成施工,否则会影响供暖期供暖。
  为了做好管线迁改工作,项目部与设计院深入对接,确定迁改方案;在每一种管线迁改之前都邀请相应管线的产权单位到现场进行交底,确保交底的位置及埋深与物探图一致;重要的管线在采用人工探挖的过程中邀请产权单位蹲守现场指导,直至挖出来确定该管线就是产权单位的现有管道,并做好相应的警示标志,确保在开挖期间不会受人为的因素影响,不会对现有的管线进行损坏;对开挖出来的现状管线及迁改后的管线都采集坐标并收集归档;在回填的时候做好分层回填、压实,并请相关业主及检测单位进行现场试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在符合相应的标准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为了早日完成交通导改,项目部与交管部门深入交流探讨,对交通导改的具体时间和方案深度细化,终于,在2022年11月22日,经过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之后,项目前期工程最大的难题——交通导改方案终于获批。
  攻克第三难:绿迁工作的生态思维
  项目的绿迁工作必须慎重加细致,科学加稳妥,用项目负责人的话说:“用植物学家的方式思考,用顶级园丁的手艺干活。”
  绿迁工作必须围绕着生态进行,尤其是山东大学门口的法桐树,陪伴着山大师生和周边居民一起成长,早已成为了记忆中的“活化石”。但为了主体工程顺利进行,项目不得不对这些神圣的地标进行迁移。
  面对高难度的绿迁工作,项目部没有任何迟疑和退缩,首先对需要迁移的行道树进行逐棵清点并进行归档;前后邀请相关方深入现场踏勘调研12次,召开专家论证会8次。经过与专家的多方探讨论证,与建设单位市政保障部深入对接,共同编制迁移行道树保护方案来支撑绿迁迁改、探讨占用绿迁的范围、时间、以及后期恢复的效果,经多次上会,优化至最优占用绿化范围。
  在历时1年多的前期准备中,针对市政前期制约因素,项目部明确了“见缝插针,绿迁为主,导改跟进”的工作思路,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方案,反复研讨论证可行性,在征询山东大学师生及周边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及时回应市民关心关切问题。
  终于,2022年11月份山东大学站建设开启了“加速度”,11月16日、18日,绿植迁移、交通导改先后获批。11月23日晚,车站主体围挡顺利封闭,交通导改有序实施。11月25日至28日,58棵法桐移植完成。
  (通讯员黄钰淇杨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