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8日
从能读书到会读书
王 力
文章字数:1485
  
  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我认为读书有两个层次——能读书和会读书。
  能读书,一是你首先会识字,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二是能够静下心来,有读书的意识;三是喜欢读书,能够坚持下来。同时,能读书还受生命限制。常言道,知识无涯,而生命有涯。牙牙学语时,因为不认识字不能够读书,等到年迈,老眼昏花,记忆力下降,也就不能读书了。人生读书也有黄金期,也就是能够读书时抓紧时间读,读书在当下,能读书时就要读书,但更要会读书。
  事半功倍会读书,是能读书的升华。一是博览群书后有选择性地读书。过去有人说,开卷有益,但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鱼龙混杂,各类书籍五花八门,因此读书必须有选择。说的看书指的不是消遣类书籍。这些书籍,只是让我们打发时间,一般人很难从中学到什么。因为它们为了吸引人,一般都写得比较惊艳。这些故事初看令人刺激,但是会让人忽略故事与人物的关系,导致我们读书的时候只专注于故事性,学不到其他东西。只有读经典的书,才能做高雅的人。只有读经典的书,才能做有根的人。
  二是精读慎思。有的书一目十行,了解一下大意即可。有的书比如经典名著就必需要精读慎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叔本华如是说:“光是不停地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古代先圣孔子早就告诉人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读书方法比埋头读书更加重要。
  三是完整读完一本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天读书半小时。一本书有它完整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思想体系。因此读书就要完整读完一本书,不能够断章取义,浅尝辄止,否则,就难于提升我们系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不能卒读,就很可能对一本书的知识体系一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四是勇于践行,做到知行合一。钻到书里出不来的人不能读书,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看上去什么都懂,却对现实问题毫无办法。这种人读书越多,越愚钝,最终只会成为书虫、呆子。他们读的东西不灵活运用,钻到书里出不来的书呆子是一种不会读书的人。他们钻进书本里不出来,只思考,不联系实际。他们认死理,认为只有一种方法,脑子不会转弯儿。这种人读书越多越迂,多读书不如不读书。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提到,这类人容易“尽信书”,而“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好像秦腔《三滴血》中的狗官“尽信书”一样迂腐不化,依据古书中荒诞不经的记载,滴血认亲错判了官司。因此,书呆子应该停止死读书,否则他们只会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很可能是错误的知识,根本无法正确指导实践。
  从能读书到会读书,既是读书能力的一次升华,更是自己人生品位的提升,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一次精进。会读书才是提升自己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但是会读书不是万能钥匙,还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实现人生质的飞跃。罗曼·罗兰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种一棵树最好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想要读书,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书山有路勤为径,因为读书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情。这需要一本接一本地积累,它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一本书才会带来改变,只有不停地积累积累再积累,才能遇见这些享用不尽的美好。就好比吃3碗米饭才会饱,但我们不能直接吃第三碗的道理一样。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不要担心会读书的道理知道得晚,害怕来不及,读书从来都没有早和晚,只有当下。只要做了,肯定会有收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我们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