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戏”如人生
李 峰
文章字数:1472

  最近认识一位朋友,是个戏曲演员,交谈中勾起了我对戏曲的一些回忆。
  小时候的生活很单调,没什么娱乐节目,最大的娱乐就是农闲时村子里放电影,每到这时,我就早早搬个小板凳坐在放映机前的位置上等待着。或者跟着大人到邻村看,回来的路上,困得睁不开眼睛,通常都是闭着眼被大人拖着走。那时候电影在各村流动,每部都是看过无数遍的了,我却仍然乐此不疲。喜欢看电影,可能是喜欢那个场面或者那个过程,每次都是呼朋引伴的,也是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些调料罢了。
  最热闹的是看戏。一般秋收后,麦子种上了,农人们可以松口气了,这时候家家户户仓库都比较充实,地里的菜蔬也比较多,就会请一班戏来。每次村里唱大戏,最高兴的是我们这群孩子,从搭戏台,到演员进村,从化妆到收戏,我们会全程跟踪,一场不落,是最忠实的“粉丝”。演员是被派到各家各户吃饭、睡觉的。记得有一年,我家里来了一个姐姐,虽然她不是主角,只是跑个龙套,但是因为能和她近距离接触,还是让我非常兴奋,那几天就成了她的小跟班。还有一次,我完全被戏台上的一个小生迷住了,他在台上的一抬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在我眼里都是那么迷人,虽然我知道他是女扮男装,还是暗恋了许久。那时候的戏,大部分是曲剧,曲剧一般都是苦情戏,演员那哀怨的眼神,那哀婉的声音,常常让我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豫剧就要欢快得多,清丽得多,这里面代表作就是《抬花轿》了,这出戏特别喜庆,很多农村老人过寿,都会请戏班来唱这出戏。豫剧电影除了《花木兰》《朝阳沟》外,传统戏也不少,可惜我都记不住了。
  真正被戏曲吸引,是那年冬天去表姨家做客时看的电影《收姜维》,这是越调演员申凤梅主演的一部戏曲电影。那天,我随表姨一家到她们邻村看电影,我们去晚了,人还没到,那悠扬的声音已飘进我的耳朵,在冬日空旷的田野上回荡。我们循着声音,来到放电影场,我立刻被申凤梅那高昂的唱腔所深深吸引,那曲子那么悠长、那声音那么铿锵有力,真的沁人心脾,好像直入进灵魂深处。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在收音机里听越调的唱段,《诸葛亮吊孝》《收姜维》《李天宝吊孝》都是我爱听的。后来又迷上了黄梅戏,曲调是那么清新、婉转、欢快,《花为媒》中张五可那段报花名,新凤霞的疙瘩腔带着俏丽、带着调侃、带着娇嗔,真真让人不爱都不行。香港邵氏兄弟拍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比较经典,里面很多段子都让人回味无穷,梁山伯那“呆头鹅”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看了《红楼梦》后,又迷上了越剧,那曲调缥缈悠长,就像吴侬软语在耳边低吟。四平调也很清雅欢快,记得当时听得多的是《小包拯》,名字记不大清了,是讲他上京赶考的事。
  那时候对京剧接触不多,主要是听不懂,觉得太严谨,字正腔圆的。成年后,经常在电视晚会上看到一些名家名段,竟也开始欣赏起来了。
  结婚后,受老公的影响,也听一些秦腔,刚开始不喜欢,觉得是扯着嗓子吼,太直接,没什么艺术美,他们的妆容也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但是,当你静心听一场后,觉得有那种高原上粗犷的豪爽气,有另一种别样的美。
  脸谱也很有趣,看到红脸就知道这人是忠臣,好人;看到花脸就知道这人比较刚烈、性子直,比如张飞;看到白脸,是那种惨白,就知道是奸臣,如曹操、秦桧;包拯是黑脸,额头上还有个半月;玉面是书生,还有小丑,一出场就能惹人发笑。所以看戏,不累,忠奸分明,你只需静静地看,静静地听,欣赏。让在职场里忙碌一天的人能够放松心情,享受一天中这难得静谧的时光。
  各地方的戏曲都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是抒发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感情的需要和结晶,带着明显的地方色彩,从各地的曲子中能体会出这里的民风和文化风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