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7日
中铁一局人与城市建设共成长
本报特约评论员 白彦龙 刘家琦
文章字数:1543
 
  近日,《铁路建设报》连续4期转载了湖北日报集团《楚天都市报》的系列报道《一名新武汉人的江城“奇”缘》。报道聚焦中铁一局城轨公司员工刘奇的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全方位展示了以刘奇为代表的一大批一局人扎根武汉,深度参与武汉城市建设,成为了全面融入城市发展脉络的“新武汉人”的发展实践,获得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广泛转载,总阅读量超1000万次,在行业内和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报道的主人公刘奇,在扎根武汉的13年里参与了6条地铁线路的建设,与城市同呼吸、齐奔跑、共成长。他在十数年的一线坚守中磨炼了本领,书写了成就,收获了荣光,是万千一局筑路人的缩影,也是优秀年轻干部的代表。
  报道发出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行了专题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省市两级总工会、两级住建部门、武汉地铁集团、中铁一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武汉大学嘉宾和市民代表齐聚一堂,与刘奇面对面交流。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大武汉的快速发展既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又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武汉、建设武汉,让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英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这既是一局人与大武汉的双向奔赴,也是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相互成就!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奋斗者的付出,聚光灯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近三万名一局建设者,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工程施工一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音各异的热土之上,融入到地方发展的脉搏之中。他们和报道主人公刘奇一样,是新征程上的建设者,也是新时代的见证人。我们向这些在时代舞台上砥砺前行的人致敬。
  一直以来,中铁一局以良好的人才“选、用、育、留”机制,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深化区域滚动经营,促进员工成长融入当地城市建设,给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奋斗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岗位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年轻干部的培养方面,既不能“火箭提拔”,更不能“揠苗助长”,必须让年轻干部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铁一局把专业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大力实施轮岗交流、交叉任职、挂职锻炼,引导优秀人才在关键岗位、崭新领域摔打锤炼、墩苗壮骨,切实培养了一批懂专业、会管理、善沟通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奋斗者的舞台。中铁一局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备用结合”的原则,合理选配、用人所长,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人才、优秀项目经理、杰出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关键岗位激励,树立“业绩与市场对标、薪酬与业绩跟跑、激励凭贡献说话”的鲜明导向,形成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的良性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铁一局用贴心暖心的服务保障措施,尽全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把“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成就梦想解除后顾之忧,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通过与当地各级单位的协调配合,为员工积极申报地方荣誉,融入地方人才成长通道,搭建干事创业舞台,让优秀干部在岗位上安心、工作上用心、氛围上舒心。
  人才工作始终在路上,首要的是把担当精神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引导员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与城市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唯有让中铁一局全体奋斗者的心脏跳出相同的节拍、奔跑踏出相同的节奏,让优秀的人才在中铁一局与地方城市共同搭建的舞台上,找到追梦的方向和动力,才能厚植群贤毕至、人才辈出的沃土,不断实现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以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铁一局在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