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9日
寻找那一束光
汤建军
文章字数:1644

  3月份的时候,我把自己拍的几张照片发给局党委宣传部的王利老师请他点评,他一针见血地说:首先是缺乏一束光,其次要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主题。跟王老师熟识也有16个年头了,他在宣传部影视科拍人像是出了名的,摄影技术相当了得,能听到他的不吝赐教、坦诚点评使我茅塞顿开。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因此,照片中所反映出物像的形状与质感都与光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己作为一名摄影学习者,缺的正是对一束光的把握,我常常羡慕他们拍出的丁达尔光,黑暗中的一束光,有时候摄影师不惜放烟饼来增加光线制造空间效果。
  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自己生命的那些与“光”的历历往事。从当孩童上学到走出校门血气方刚、愤世嫉俗到逐渐气定神闲、泰然自若。这期间经历了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遇到很多良师益友他们是我的“贵人”,他们就像那“一束光”,为我释疑解惑、指点迷津。
  19岁之前我生活在农村,那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四季分明,以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为主。
  那插到泥田里的稻秧,从农作物的角度看,因为吸纳阳光的灵气而拔节长大,成为谷穗、成为谷粒,实现稻谷生命旅程的完美终结,更是稻谷生命辉煌的最后表达。这个时候,已预示着它进入了生命的休息阶段。但是,那稻根还想长出无数的稻秧来,为什么呢?母亲告诉我:所有水稻留下的稻根都会存活着,只要不犁地翻种,它们先长出稻秧,后长出稻秆,再长出稻穗,但最后都又成为一棵草,成为一田地的草,成为农村人做饭的柴禾。还有那油菜,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菜籽榨成油食用,菜杆做燃料当柴烧;还有那小麦也是一样,金灿灿的麦粒被磨成面粉做成各式各样面点、面条,麦秆同样被当成燃料,最后又变成肥料倾洒到田地里滋养大地。返璞归真,它们与大地同呼吸共命运,吸纳阳光、雨露之灵气,生命末了,还要对这片土地的地力作些贡献。
  我想到了喂猪积肥的事情。那时,我和弟弟时常手持镰刀,挑着扁担、箩筐,手握镰刀,在水沟旁、在小路边、在田埂间割青草。天天割,割了喂给猪吃,给猪踏垫圈,当猪塮。老家周边所有能够长青草的地方,我们都去过;所有长出来的杂草,都被我们割回了家,青草被猪吃,践踏成肥料撒到地里滋养土地,猪喂肥了宰杀变卖增加家庭收入,为家庭带来幸福的曙光。
  记忆最深的是2005年8月和家人到北京天安门去看升国旗。早晨5点多起床,天越走越亮堂,当我们走到天安门前,已经有一百多人在那里等候着了。金水桥边,华灯还未熄灭,人们寻找最佳观旗位置,我把儿子顶在脖子上以便他能看得更清楚。远远地传来整齐而铿锵的脚步声,人群中喧腾开了,有人激动地喊着“国旗护卫队来了、来了,他们过来了”。大家引颈眺望,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这是我和家人第一次到天安门前看升国旗。当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战士的手中哗啦一下展开,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庄严的仰头行注目礼。当国旗升到顶端的时候,人群中有人鼓掌大家都跟着鼓掌、有人久久凝视、有人热泪盈眶。我想象着在遥远的天边,有一轮红日跃出了海面,正照耀着中国的大地,照耀在那面刚刚升起的红旗上。这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我们迎着那束光看到了日出见证了国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
  在35年的从业历程中,有很多领导、同事给予我鼎力支持、大力帮助,他们就像那穿越阴霾的一束阳光给予我自信和底气、力量和勇气,教我做人、处事、干工作。当我学历不足时,有人提醒我进修深造提高学历;当我接手新工作不会干时,有人手把手地教我、指导我;当我直言直语说话容易得罪人时,有人教我掌握演讲与口才技巧;当我迷茫受委屈时,有人讲故事开导劝解我要释怀要看长远。
  愿意批评我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让我难堪,但实际上却是真的为了我好;那些轻视我总是看不起我的人,让我明白人性的复杂和人际交往的现实;那些嫉妒我的人,证明了我的优秀,并给了我向上的动力,他们都赐予我光芒。我也曾阅读《人民日报》及其他报纸、媒体的夜读,追寻心中的那一束光。
  心中有阳光,眼里有风景,人生处处充满希望!为我们指点迷津的“贵人”,犹如那一束光,温暖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