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8日
闻令而动 争分夺秒 攻坚克险 使命必达
中铁一局提前8天完成安河中桥水中墩抢建任务助力宝成铁路早日恢复通车
文章字数:2542
8月10日下午6时,随着33106次货运列车从新修建的宝成铁路安河中桥上平稳驶过,受水害影响中断行车25天的宝成铁路在七夕佳节这天正式恢复通车。中铁一局闻令而动、使命必达,提前8天完成新建安河中桥墩身施工任务,为宝成铁路早日恢复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闻令而动 以速度诠释使命担当
7月17日凌晨1时许,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宝成铁路凤州至七里坪区间K92+859安河中桥突发水毁,中断行车……就在人们为突发险情而揪心的时候,中铁一局抢险人员已经迎向滔滔洪水,奔赴抢险一线。
中铁一局7月17日成立抢险指挥部,主动承担起宝成铁路凤州至七里坪间K92+859安河中桥、红花铺K69等处的抢险任务,中铁一局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侯小军临危授命,担任指挥长。
中铁一局八公司安全质量总监余伟、现场负责人程晓刚、技术负责人李飒轩、物资负责人曹江涛等15人分别从陕西渭南、汉中、榆林等地赶来,当天到达抢险现场。一到现场就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摸清现场具体情况,明确抢险任务和工期要求;另一方面,迅速分工。
为了保证通车时间不受影响,中铁一局承担的安河中桥唯一一座水中墩施工任务,必须在8月5日前完成。
“除去前面的旧桥拆除、便道修建、钢栈桥搭设时间,我们的正式施工时间只有半个月。”侯小军介绍。
“抢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考验的是快速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强有力的现场组织能力”。余伟说道。
中铁一局抢险指挥部一到现场,就快速了解当地挖机、破碎锤、装载机、渣土车等设备情况,并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宝鸡、汉中等地。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全部集结到位。高峰作业时期,现场有22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同时工作。
八公司举全公司之力为抢险工作提供资源保障,从襄荆高铁项目紧急调入承台模板,物资设备部副部长王相国蹲守在加工厂,盯着工人师傅加工墩身模板,确保墩身施工不受影响。
为保证抢险进度不受混凝土供应影响,每次浇筑前,指挥部都会提前将所需数量、时间要求等与商混站做好交底。
“任务固然紧急,我们也要做到指挥得当、调度有方,确保忙而不乱、快速推进。”侯小军说道。
 7月19日,中铁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郗宜君到现场指导抢险工作,要求全体抢险人员要不畏艰难、不辱使命,早日完成抢险任务。
7月23日,中铁一局副总经理张奉超到现场慰问一线人员,鼓励大家争取第一家完成任务。
八公司总经理王刘勋要求抢险人员,要站在政治高度,不讲理由、不讲条件,坚决完成抢险任务。
7月18日,修通进场便道;7月20日,钢栈桥搭设完成;7月21日,首根钻孔桩浇筑;7月25日,承台浇筑完成;7月27日,墩身浇筑完成;7月28日,随着最后35立方米混凝土注入,墩帽浇筑完成,至此,安河中桥墩身施工任务圆满完成,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8天!
8月10日,国铁集团工电部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的感谢信传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在信中写道:中铁一局提前完成抢险任务,充分体现了高效的应急组织能力和面对灾难冲锋在前的铁军精神!
唯实唯美 以品质铸就安河坚盾
速度,不降低标准。
据了解,受损的原安河中桥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跨径组合为4x16米,三个桥墩全部位于河道内,基础为扩大基础,因河床长期冲刷造成基础外露,在洪水冲击下极易酿成险情。
“而此次新建方案将跨径调整为2x32米,河道内仅设一座桥墩,大大降低了桥梁对河道行洪的影响,且桥墩采用嵌岩桩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显著提高。”李飒轩介绍道。
因抢险工期紧,河道内未及时进行现场地质勘探,加上汛期河道水位多变,河床受冲刷情况不明,基础施工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风险。为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桩基施工成孔效率和质量,中铁一局抢险指挥部在施工中采取“全钢护筒跟进至岩层”措施,并在钻探过程中,时刻关注渣样,会同监理、地勘、设计研判地质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方案、优化设计。
“最终,我们采取的措施有效保障了成孔率和成桩质量,钻孔过程中非常顺利,不仅一次性成孔,而且经过自检和第三方检测后,全部为一类桩。”李飒轩说道。
速度,以安全为前提。
八公司安质部部长李家升介绍,八公司将中国中铁劳模、高级技师孙飞调到现场,负责机械设备的指挥和调度;进场时,防洪防汛形势严峻,安排专人蹲守在上游8公里处,每半个小时报告一次水位情况。
“我们以‘网格化’对安全工作进行穿透式管理。”现场安全负责人孙波介绍,“安全管控中,我们将以往的以‘区域’划分‘网格’的方式,改进为以‘岗位’划分,切实织密抢险安全防护网。”
逆行冲锋 以行动诠释谁是最可爱的人
程晓刚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紧急抢险。“但他从没有跟组织讲过条件,每一次都毫不犹豫地服从调令。”八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石大利说道。
7月17日上午11点,程晓刚接到通知,简单收拾了两件换洗衣服,一路驱车11个小时,晚上10点就赶到了现场。
刚到时,他和李飒轩持续在烈日下指挥生产,直到第三天灼热的痛感从手臂传来,才注意到两只胳膊从短袖的袖口往下全部被晒伤了,用手一抹,簌簌直掉皮。
开始时,现场旧桥凿除工作推进艰难,程晓刚急火攻心,长了一嘴泡。早上七点,他把清火的药抠出来,倒了一杯水,想等水凉了再吃,一转身就去了现场。午饭时间,有人喊了一声“这是谁的药啊?”,他才想起来药还没吃。
“辛苦的不只我一个,大家都在超长时间工作。”程晓刚说。
现场虽然分了白天、夜班两个班倒,但到了下班时间,上一班的人不会马上下班,而是会主动延后下班时间;而接班的人,抱着同样的想法,又会提前上班。这样一来,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5、16小时以上。
“大家的工作状态,也是我们能这么快完成抢险任务的原因。”侯小军说道。
测量队长杨红春一到现场,就投入到工作中,连续作战三天三夜,喜提“熬夜冠军”。
载着45套黄马甲、安全帽的车子在距离抢险点40多公里处陷入泥潭,青年技术员杨刘欢和崔姚蕾两人二话不说,跳进60多公分深的淤泥里,背起物资往前走……
00后的李叶是抢险组唯一的女同志,是大家的后勤管家。她从新闻上看到宝成铁路受灾情况,主动要求到现场尽一份力,被公司拒绝后再次请缨,终于在7月23日来到抢险一线。
大家为了早日抢通宝成铁路集结到此;如今,任务圆满完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天朗气清,新建的安河中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桥下的安河水静静流淌,宛如温柔的少女,好像从没有咆哮过。满目疮痍的灾后现场早已不在,平凡而又感人的抢险故事凝结在新安河桥上。
 (通讯员 李康 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