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务队伍的管理,始终是建筑企业的一个难点和痛点。在各类事故和事件当中,多数都是发生在劳务队伍里面,给项目和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大家都知道要“严管善待劳务队伍”,可面临的现状是一严就僵,一善就乱,始终没有标准和统一的做法。
劳务队伍的管理现状
管理隔阂。建筑企业一般不直接管理劳务人员,都是通过劳务公司来管理。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又必须得直接面对劳务人员。这中间就会出现执行指令打折扣和落实指挥不彻底的情况。
难以融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虽然同在一个项目,但隶属关系不一样,管的、干的、想的都不尽相同。各层级管理人员一级一级下达指令,管的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干的就想顺利干活少干扰,多干就能多赚;这中间难免就会出现相互矛盾,双方的想法很难融合在一起。
互不信任。现在施工现场管理者年轻人居多,施工经验不足,如果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可操作性不强,施工工序转换缺乏思路,就会导致施工生产科学化程度不高。劳务人员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干活,久而久之形成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现状。
互不关心。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安全、质量、环保、进度、成本、计划、检查等等,而作业人员只关心效益。
不好管理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愿意从事辛苦作业的人员逐步减少,这也是施工现场劳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的原因,更是劳务人员、高水平劳务人员紧缺的原因。
建筑业的普遍特点是散漫粗放,无法和工厂化生产线相比,整个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变数都非常大,许多方案、方法、措施都是根据现场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导致变化的过程中作业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很容易让劳务人员形成无所谓的态度。
劳务公司的计薪方式就是为了减少管理压力和管理投入,普遍采用包工制,虽然包工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劳动积极性,但也同样容易产生降低质量标准、忽略安全要求,追求少劳多得,甚至偷工减料等一系列问题。
作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缺乏建筑企业文化的熏陶,也没有太高的觉悟和认知,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标准及行为态度差异较大。
各类内外部原因造成的工期压缩,更加造成劳务人员的不好管理,一味抢工无形中就放低了作业标准,打乱了正常的施工工序和秩序,很容易造成浑水摸鱼。
一些建设项目经常存在建设资金不到位,劳务费用不能按月足额支付等问题,国家的政策既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同样也滋生了部分人的恶习,堵门、堵路、打条幅等恶意讨薪事件,时有发生。
学会投入
感情投入。孙子兵法说道:“视兵如视子,可以与子同生死”,我们要带着感情去工作,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劳务队和劳务人员,真正把劳务人员当自己人,从内心深处当成兄弟姐妹来对待。多一些宽容和原谅、换位思考、积极聆听、关心帮助、尊重和理解、正面激励,丢掉那些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恶语相加坏习惯,平等相处,才能避免劳务人员产生逆反心理。
时间投入。对于来到工地的劳务人员,决不能抓起来就用,随便就安排工作。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体检、培训、学习、教育、考核、了解、适应后,再根据各自的特长和特点安排适合的工作,通过试用期来进行调整,才能发挥每名劳务人员最大的作用,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干得顺心管得也舒心。
思想投入。思想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每一批进入项目的劳务人员,都要有较为长期的思想教育计划。教育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课堂上的教育,可以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进行例如爱党、爱国、爱企、热爱生活的教育。另一种是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用积极、正面的工作作风、担当精神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劳务人员,久而久之就会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从而更利于加强团结提高战斗力。
文化投入。一个优秀的建筑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劳务文化,要把劳务文化当做企业的根基来建设,要有规划、有制度、有实施细则、有检查考核。要从认同文化、平等文化、公平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入手,要把劳务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不断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让劳务人员工作和生活场所的文化气息足够浓郁,能够实现和管理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而实现同舟共济命运与共。
成本投入。薄施而厚望者不报,各种的投入,势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劳务管理方面最忌讳图省事、怕麻烦,每年新招收的员工如果不亲自动手参与作业,即便是天天盯在现场,若干年后也只是会看不会干,永远学不到、感受不到钢筋的温度和风钻的颤抖。一线作业才是我们的基础,才是我们改革创新的根本,我们的投入就要从一线开始,才能从根本上夯实根基,才能让我们的管理和作业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
学会善待
善待他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孟子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劳务队伍或者劳务人员,遇到困难时要伸手帮助,我们只有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和他人愉快地合作。真诚是一种习惯,善待他人也是一种习惯。请记住这句话: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广袤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袤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袤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在管理学上要允许别人犯错误,要有容人之量,管理才有温度,才有人情味。
劳务人员的压力是很大的,不但要养家糊口,同样也渴望成长、渴望财富、渴望尊重,渴望保障,渴望融入,渴望认同。所以建筑企业更要学会理解和关爱。
善待不能替代严管
善待不等于放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不能为了金钱而丢掉职业道德,更不能同流合污建豆腐渣工程,这样双方才能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善待也要有底线。绝不能毫无底线地放宽管理限界,对于安全、质量、环保的要求,对于设计方案、技术标准、验收规范的执行,坚决不能打折扣。合理化建议和变更在没有正式批准之前,严禁“先斩后奏”。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作息时间、加班费、防暑降温费、探亲、反探亲等基本待遇,要和劳务人员一视同仁。还要在技术职称评定和技能认定方面,各种注册职业资格的考试,都给与劳务人员一定的协助和帮助。团支部、党支部、工会的各类活动都别忘了邀请劳务人员参加。
三差人员的坚决清理。少数项目依然存在一些身体条件差、工作态度差、技能水平差的三差人员,难以满足现场需要,这其实是给项目管理埋下的地雷,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实名制的坚决落实。由于建筑工地的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极容易造成劳务人员的进出场变成随意化,尤其是在工期紧张的阶段,容易绕过体检、培训、教育、考核,绕过监管而直接上岗,风险无比巨大,因此实名制也是管理红线不能逾越。
工资代发的执行。劳务人员工资代发这是国家强制性规定,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务人员为了少缴税款,个别项目还是由劳务公司发放,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劳务公司拖欠劳务人员的工资,随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欠薪的矛盾激化。
各类保险的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国家要求给所有从业者都要购买,但是由于劳务人员流动性大、持续性差等多方面原因,仍存在空白之处。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加大宣传力度、耐心引导、适度补贴,让保险制度深入人心,让劳务人员把社会保障政策吃透,让保障惠及所有劳务人员,从而增进团结和凝聚力。
科研经费的投入。很多小改小革都是在最基层开展的,建筑企业要鼓励一线劳务作业人员大胆创新,通过QC成果、发明创造、工艺工法优化和改进等措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给劳务队伍适度的科研经费,把一些小能人用起来,刺激他们在作业的同时,积极主动投入到小型研发的领域来。这样不但可以扩充研发团队,还可以收获海量的创新成果,持续推陈出新,才能让企业的生产更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
相互融入的切入点
做好和劳务队伍的深度融合,可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可以实名、实头像、实电话,有利于网格内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熟悉和沟通,也便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开展一月聚一餐的联谊活动。可以在项目部的食堂内,通过中国人传统吃饭联络感情的方式,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真正像同事一样吃饭聊天,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彼此的隔阂,可以让彼此除了发号施令外,还有另一种温馨的沟通交流环境和方式。
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管理人员同劳务队伍一起参加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象棋赛等等,在空闲时间把大家组织起来,轻轻松松搞搞团队建设,这都是增进感情非常好的方式。
同劳务人员后方家庭进行互动。项目每年利用中秋节和春节的时间,给劳务人员的家属邮寄慰问信,介绍项目的工作性质和环境,还可以让家属协助企业来提醒劳务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劳务人员中的一些骨干,一些由于工作关系长期没有回家,可以鼓励家属进行反探亲,可以报销往返路费。
开展劳动竞赛。几个班组之间开展大比拼,落实好规则和奖金奖品,激励劳务人员多劳多得,要切实深入到班组内部,直接激励到个人,这样才叫深度融合。
加大择优转入宣传力度。每年都有优秀的劳务人员转入企业的正式编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强,导致劳务人员激情不足,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的吸引力。
协助办理职称评定。劳务人员的技术职称的评定是相当困难的,企业应该重视劳务人员的个人需求,切实解决好他们面临的难题,可以研究政策修改制度,可以让优秀的劳务人员职称评定纳入到企业来进行。
在劳务人员里培养工匠。大国工匠是衡量一个企业和一个人国家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的生产组织模式,可以继续探索尝试在劳务人员里培养工匠,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孙子曰:“视兵如视子,可以与子同生死”。企业管理人员要把觉悟、层次、认知拔得更高一些,在与劳务人员一起工作的时候,视线、位置放得更低一些,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深入他们,感情上把劳务人员当兄弟,才能上下一心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