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学历不高,奋斗不止,在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攒”下8万字作业指导书,成长为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1992年,20岁的唐勇来到中国中铁一局,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桥的不解缘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靠着一股子潜心技改的执拗劲儿,成为“技术状元”“建筑工匠”,将30多项荣誉加于一身。
从重庆双龙堡大桥第一次接触缆索吊,唐勇开始了离地几十米的高空作业职业生涯。爬上爬下,了解设备性能,熟悉操作方法,凭着对工作的热情,他熟练掌握万能杆件的各类拼装方法、各种绳扣的绑扎、千斤绳的插制等吊装技术和多种型号架桥机的使用、保养知识,逐渐成为工作中的“难不倒”。
然而唐勇并没有满足,他决定报考函授大专,时值嘉陵江大桥施工,他把书带到工地,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函授班。
2004年底,唐勇参加靖安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架桥机的熟悉,在厂方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带领十二名同志加班加点组装架桥机,当技术人员赶到时,架桥机已基本组装完毕,经验收,完全符合要求。
2007年3月,唐勇被派到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N6合同段旬河特大桥工地,负责40米箱梁的架设。受地势条件制约,架桥机拼装十分困难,唐勇经过反复研究和甄选,提出“桥下拼装+整体吊装”的施工方案,缩短拼装周期,提早一个星期达到架梁条件。在架梁工作中,他又带领一帮年轻人,采用自制的轮胎式运梁车,提高了运梁、移梁速度。
2010年12月,200吨/50米架桥机进入重庆巫奉项目丁家咀工地。丁家咀工地地处半山,坡陡山险,架桥机经过船运、再一件件倒运,好不容易进入施工现场,再要进行拼装就更加困难了。唐勇严格每一道工序,在架桥机架梁工作中的稳定性上下功夫,反复改进,通过固定架桥机主导梁、减小停机时冲击的方式,终于成功架上第一片梁。
2016年9月到10月,利万高速公路朝阳大桥施工现场,需要在隧道口拼装架桥机,起重设备到不了现场,唐勇设计出“隧道内拼装+倒链和滑车组配合”的方式,圆满完成了架桥机拼装配梁过孔任务。
2017年7月,在芜湖长江二桥节段拼装架梁施工中,唐勇又采用轨道、倒链、滑车组、自改装小平车等“土方法”,完成了近900吨桥机的拆除装运,为项目节约费用数十万元。
在参建的近40座大桥建设中,唐勇先后进行小改小革、技术方案创新三十余项,为八公司节约资金、创造效益数百万元。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场装吊作业,他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施工方法、技巧归纳总结,汇编成了一本8万多字的《桥梁装吊》施工作业指导书,为公司装吊施工和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资料。
人们眼中的大桥总是雄伟美丽的,可在几十米的高空从事桥梁架设作业却丝毫没有浪漫色彩。“这是一项十分危险,容不得半点疏忽的工作。”唐勇说。
在架梁工地,唐勇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架桥机,他熟悉架桥机、熟悉工地、熟悉每一道工序,每次安排工作,他都亲自给工人讲操作要领,叮嘱要注意的事项,遇到危险的操作,他总是亲自动手:“光说不行,危险的地方要带头去。”
他坚持每天检查安全情况,机器出了故障,他往返六十公里,去县城购买配件,绝不凑合。二十多年来,他的工班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在唐勇看来,敬业爱岗是一名好工人最起码的标准。他总是第一个到工地,上班前对各项工作进行仔细检查,下班后直到机具、设备收拾停当才最后一个离开。冬天运梁车不好发动,他就早早起来,把热水器加热,保证架梁车一上班就能启动。武南山大桥施工时,两台架桥机同时工作,作为工班长的唐勇不得不两边跑,中午食堂送饭到工地,他有时都顾不上吃,晚上天黑才回驻地。看到他这么辛苦,一些因条件艰苦、任务量大而有怨言的同志也都不再抱怨。
“干工作就要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干好工作。”30年来,唐勇从公司级的“技术比武”崭露头角,收获中国中铁“劳动模范”“中国中铁优秀工匠”,陕西省“四有模范职工”“劳动模范”“优秀高技能人才”“技术状元”“西安工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筑工匠”等多个荣誉称号,熠熠生辉的奖牌记录着他一步一步走过的路。
(通讯员 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