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2日
除夕夜,他们在“海南”打温
文章字数:1528
  1月28日,农历除夕,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准格尔铁路公司海勒斯壕南站内,一列列回库修整的内燃机车静静地趴在轨道上。这些在春运期间,全力保障迎峰度节、能源保供的“铁家伙”,稍事休息后,将再次出发踏上送暖万家的“乌金”运输之旅。这里虽然天寒地冻,却被大家趣称为“海南”。
  22时,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远处村镇上的烟花,在天空绽放得不停。此时,气温已低至零下23度,寒风刺骨。
  整个站场的高束灯下,两个黑影在轨道间时走时停,一束手电的微光随人影晃动。
  每天从晚九点到次日早九点,周志邦、郝文斌总会往来穿梭于他们机班负责的内燃车机组之间,隔一小时巡视一趟,为这些忙碌了一天的铁家伙“打温活血”,陪伴他们的只有一束微弱的手电光。
  很快,黑影停在了车头的位置,开门、上车,几分钟后,原本黑漆漆的车厢一下亮了起来。
  冬季,低气温会导致机车油水管路冻结,造成严重的机车故障。特别是内蒙古地区,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对机车的防寒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专人定时对机车进行启机、空载运行,以提高机车的温度。
  “‘海南’晚上是真的冷啊!今天又降温了,机车油水管路温度又得提高一点了。”正准备做打温热机试验的司机周志邦一边哈着热气搓着手,一边跟副司机郝文斌说:“这两天降温太快,斌子,今天还要认真点,保证机车明天正常启车作业。”
  他们在检查机车后,开始了启机前的准备工作。周志邦熟练地操纵着,启动机油泵、燃油泵,接着就是柴油机起机,辅助供电单元启动,启动压缩机,然后是热机实验,随着这一系列程序的正常进行,逐渐唤醒着寒夜中沉睡的列车。
  为了保证机车状态,打温人员不仅要使机车油水管路的温度达到启车标准,在柴油机起机之后,还要对照作业流程图动态检查柴油机,这十分考验司机对时间的安排利用和对机车的熟悉程度。
  坐在驾驶位上,周志邦一边操作,一边紧盯着眼前的几块显示屏。凭着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操纵经验,还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灵敏劲儿,周志邦成了分公司青年乘务员中最稳重可靠的“大车”。
  在进行打温作业时,周志邦始终严谨认真,对柴油机、转向架和制动装置进行重点检查,不容一丝马虎。为了确保安全,他多次上下机车,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
  机车的“身子”逐渐热了起来,周志邦又开始在台账中详细记录打温的时间点以及机车状态,一项项按程序完成后,下车,开始第二趟车打温。一两个小时后,他还会回来再次打温、点测。
  遇到不同的内燃车型,周志邦还需要进行不同的操作步骤才能保证机车打温状态,在等待列车升温的过程中,还需要机班二人进行巡车动态检查。在零下20多度,甚至更低温度的极端天气中,蒙西高原的寒风像刀子刮在脸上一样生疼,但车内温度必须维持在18摄氏度以上,这意味着他们每上下一次列车就要经历一次剧烈的温差变化。
  对车体的巡视是打温作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车体查看一趟下来耗时近半个小时,有时候需要打温的机车在不同股道,相隔较远时,算上车组之间的往返,一夜走出2万步这都是他们的常态,却是很多人一整天都难以完成的锻炼。
  有时机车需要移位换道,周志邦和他的搭档还要联控车站,听从调度指挥,进行站内调车作业。然后再进行机车热机试验、检查机车状态、台账记录……
  寒冷的冬夜,在偌大的站场上,周志邦和郝文斌一组接一组反复检查,一趟赶一趟往返于车上、车下,打温、点测,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枯燥,更容不得丝毫马虎。
  寒风中耳朵通红、冷得哆嗦,打温时来回奔波、热得冒汗。这样的冰火两重天,他们“暖男二人组”要从甲辰龙年的寒风深夜里,持续到乙巳蛇年的晨光熹微中。
  突然间,整个世界鞭炮齐鸣、烟花齐绽,时间已悄悄地来到新的一年。周志邦坐在值班室内凝视着窗外,散落的烟花映照着裹素的世界,璀璨夺目,似乎触手可及……
  (通讯员 王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