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9日
柳絮如诗
李杰
文章字数:1954

  春打六九头。
  漫步在和风习习的大堤之上,但见一湾波光粼粼的春水,宛如天地间抖动的一条丝带,柔若青烟,美如画卷。
  神情荡漾的春风拂面之中,偶尔会有几丝雪儿一样的东西打眼前飘过。哦,这不是柳絮么,这个诗人笔下的小精灵,她也经不住这春天的诱惑,在这桃红柳绿的大千世界里,急急火火地跑出来一展芳容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这纤纤柔枝上的“毛毛虫”。孩提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好不容易熬过了寒风料峭的一个冬季,就眼巴巴地盼望着柳树早点发芽。一旦柳芽儿冒了出来,这原本光秃秃的世界就会变得一下鲜活耀眼起来。再过不了几日,那柳叶儿中间便长出了“毛毛虫”似的东西,于是跟几个淘气玩伴一起,摘几个“毛毛虫”下来,插到鼻孔里,然后扮着鬼脸,你追我撵地疯玩上一气。那时候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而那柳芽、柳絮便成了寻常百姓家饭桌上的一道时令菜肴。
  母亲是深谙此道的高手,她会将那味道极苦的柳芽采摘下来,然后用开水轻轻淖了,再放到清水里浸泡上一个夜晚,第二天用油盐一拌,就成了全家人粗茶淡饭中一道味道鲜美的菜肴。那柳絮儿更是大自然赐予的不可多得的珍馐,母亲会极睿智地将那些刚长出来不满三天的柳絮采摘下来,然后非常仔细地将那些“毛毛虫”里的灰尘清洗干净。再通过淖水、浸泡将苦涩味去掉,拌上些许的面粉放在锅里蒸熟后,用熟油将花椒、蒜茸、干辣椒段炸了,加酱油醋盐香油调成汁子,将蒸熟的柳絮调拌一下,就成了一种香喷喷的不可多得的食物。直到现在,凉拌柳芽、柳絮和将柳絮做成麦饭,仍是广大的北方地区很多家庭饭桌上的一道美食。
  我从孩提的时候就一直认为柳絮同其它会开花的树木一样,是柳树在春天开的花儿,只不过是这种“柳花儿”不像桃花、梨花、海棠花那样的艳丽、馥郁罢了。后来才知道柳絮只是柳树的种子,至于那“毛毛虫”一样的东西,是种子上附生的茸毛,这种被称作花序的东西,也有雌雄之分,它们在成熟的时候整个脱落下来,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有着白色绒毛的种子就会随风飘散出来。我们通常习惯地把杨和柳等同起来,称其为杨柳。
  当风和日丽的春天来临,很多在整个冬季里都沉睡冷寂的树木还尚未复苏,但杨和柳却已经吐绿发芽了。“春风杨柳万千条”“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这种美到极致的描写,实际上说的都是柳。尤其是江河池塘之地,便少自得,傲然天下的样子,就那么像谦谦君
  子似的,等待着在春风中起舞,在曼舞中
  远去,没有对当下春风得意的贪婪,更没
  有对将来春华秋实的期许……其实,做人
  也须如此,不以轻浅而自卑,更不以利重
  而动心,就那么在春潮香风中诚诚实实地
  做回自己。
  柳絮的超然洒脱,也是让我格外心动
  的。“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
  “春风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在
  碧水如玉,花团似锦的春色美景里,那些
  供人欣赏,灿烂娇媚的百花,怒放斗艳之
  时,个个都是何等的骄矜自负。它们争先
  恐后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华美惊艳展现
  出来,那洋洋自得的神采,真是难以言
  表!而一旦遭遇风吹雨打或是花期将尽,
  便又是期期艾艾,沮丧不已,悔恨“处处东
  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哀叹“谁收
  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无存”。
  而柳絮则不同,来时,冬尽春暖随风
  生;去时,春消柳长伴风舞。短暂的生命
  历程中,除了感恩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
  便就是洒洒脱脱的生,洒洒脱脱的去,全
  无丝毫的沮丧和抱怨,“无风才到地,有风
  还满空”。柳絮的这种秉性,让我常作这
  样的思考,若是人这一生,也能如柳絮这
  般的洒脱该多好,保持性情,不做攀比,没
  有羁绊,为了这个天高地阔的世界,率真
  而又洒脱地活着!不了那些亭亭玉立、枝条纤纤的垂柳,它们虽无花枝争俏,但却风情万种,成为万般春色中谁都难以与之媲美的
  风物。
  就在昨日,我与一位踏春归来的诗人朋友聊天,话题聊到这春天的诗句时,我这位对古典诗词和辞赋都颇有心得的朋友告诉我说,在中国浩瀚如海的诗词歌赋中,以春为题材或者以赞美春日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数不胜数。这或许是因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种自然而充盈的气象和祥瑞,既唤醒了天地,也感动了诗人的缘故,于是那些“溪水吻梨花,草径拾锦绣”般的诗句便会油然而生,许多甚至成为千古绝唱。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些名人佳句中,一直以来都是素面朝天毫无颜值可以炫耀的柳絮,居然也会成为诗人笔下的尤物。比如宋代诗人晏殊的《蝶恋花》“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说的就是飘落的柳絮,伴着几点雨星,悄无声息的飘落下来,好像春天都在为自己的即将逝去暗暗流泪。天上的一轮明月时时被浮云遮掩,似乎如同
  羞涩的少女一般。
  无论古人们怎么以诗抒怀,借柳寄情,我自己对柳絮还是独有情钟的。可能因为性格使然,我喜欢柳絮那种天然浑成的素然和淑静。想想看,那些悠然于芊芊
  枝条上的“毛毛虫”,全然没有一点儿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