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里有一句台词:天下没有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这句台词正好印证了中铁一局八公司在广州水务市场的发展之路。6年间,他们从“0”起步,累计承揽项目28个,签订合同额24.40亿元,用两条腿蹚出了一条滚动经营、持续发展之路,将不起眼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市场新“蓝海”。
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发展格局更加稳固
2019年,中铁一局八公司中标广州大道北渠箱清污分流项目,打响进军广州水务市场的“第一枪”。项目负责人周栋林带领年轻的团队喊出了“学习出生产力”的口号。“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就没在12点前熄过,每个人都在努力吸收新知识。”时任项目总工程师姜宗政说道。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团队的施工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项目部2019年1月入场,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克服了地质条件差、渠箱内淤积严重、地下管线复杂等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广州大道北项目渠箱清污分流施工任务。
“第一仗”打响口碑后,2019至2021年,3年间,八公司在广州片区相继中标排水管网大中修、百子涌渠箱清污分流、滨江横渠箱清污分流等7个水务工程及2个“派单制”公共管网维修项目。
为了加强片区集中统一管理,方便对内外衔接、资源集中管控,八公司“广州市中心城区水务工程指挥部”应运而生。
2022至2024年,又一个三年,周栋林带领指挥部以西塱二期净水厂再生水利用工程为“敲门砖”,再次打开了荔湾区水务市场的大门,接连中标花地河西侧污水干管完善工程、中心城区老旧管网(雨水)更新改造工程、荔湾第一批雨水工程等项目,实现了“水务板块”在广州
市场的持续深耕和滚动发展。
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水务工程指挥部以项目为支点深耕市场,推动水务市场向专业化、规范化、成熟化迈进,同时持续夯实在广州区域的发展根
基,形成稳固且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从“精耕在建”到“赢占市场”,滚动
经营行稳致远
从进入广州水务市场的那一刻起,中铁一局八公司就想把“水务板块”当做
一项品牌来做。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的深涌项目,总服务面积19.6平方公里,施工区域管网线路复杂,下穿最高处离地面仅2米,指挥部从“责任、培训、预判”三方面入手,把风险点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荔湾第一批市政管网项目身处地铁4号线、6号线的“夹缝中”,指挥部强抓班前安全讲话、技术交底培训、风险源措施管控及人员盯控,购置了可循环智能通风系统,采用“人工放鸽+感应探测仪”双措施探
清洞内有害气体,为安全生产护航。沙
河涌项目推行淤泥袋装运输,鸦岗项目
应用三维定位检测系统,花地河项目安
装有限空间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施工
中,各个项目“各显神通”,把“干就干最
好、争就争第一”的企业文化转化成实实
在在的行动。广州市天河区水务局局长
张绍辉一行以暗访形式到深涌项目工作
井调研时,称赞:“中铁一局现场安全文
明施工很细致,很认真!”
既精耕在建工程,更心系社会责
任。几年来,指挥部先后7次驰援各区道
路塌陷及城市内涝抢险,受到当地政府、
水务局、市排水公司和人民群众的高度
赞扬。援建的精准扶贫项目梅州市三田
村石拱桥,被乡亲们交口称赞。开工至
今,先后收到业主、政府部门、相关单位
表扬信、感谢信25封,锦旗35面。
“用心雕琢每一项工程,实现从‘干好
一个项目’到‘开拓一片市场’的良性循
环,推动滚动经营行稳致远。”中铁一局八
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秦定松说道。
从“大江弄潮”到“细水穿石”,多元
发展技能更加全面
从在长江、黄河上弄潮,到河沟暗涌里
“抽丝剥茧”,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本事。
2023年,《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周栋
林时提问“你们施工的内容处于城市的
最薄弱环节,面临地质复杂、施工内容繁
多等问题,你们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周
栋林回答“依靠技术,技术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手里!”
建设广州市污水管网项目时,面对地下管网复杂多变、施工容易造成次生影响等困局,指挥部开发出一套“三维管网探测设备”,该设备通过磁场和感应可以对地下管网实施包括口径、类别、深度等在内的精确勘察,在大中修管网项目勘测过程中大显身手。
花地河西侧污水干管完善工程的施工区域属软土、红岩地质,跨河段距离河床面仅1.5米,最大埋深11.9米、直径2.2米的管道在此地进行顶推施工,被专家称为“在心脏上做手术”。指挥部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研制出“顶管工程沉降AIOT实时报警系统”,以AI技术生成顶管河床地面沉降监测模型,通过微信和网络人机界面实现过河(江)隧道顶管工程沉降实时精准报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6年来,指挥部先后收获17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创新成果,取得了10项发明型专利,1项国家级工法、1项企业级工法,5项省级QC成果。2025年确立的3项主要课题、3项工法和3项QC课题,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我们已经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有信心扎根广州这片发展沃土,把我们的‘水务’招牌擦得更亮!”周栋林说道。
(通讯员 李康 刘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