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走上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平等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光明大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在西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青藏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通过青藏铁路格拉段进出藏的旅客达4689.5万人次,货物运输量达10087.8万吨,对西藏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中铁一局新运公司“三上青藏”,参建了青藏铁路西格段、格拉段和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在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先后创造了日铺轨7.925公里的高原铺轨最高纪录、日架梁11孔的高原架梁最高纪录。铸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的伟大品格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正式开工。公司承担了其中自然环境最为恶劣、条件最为艰苦的南山口至安多668公里的铺轨和3488孔桥梁的架设任务。
铺轨推进至世界海拔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当地人形容:来到风火山,三魂已归天。
临近春节,项目停工冬休,时任前方站站长的马建争与其他两名党员值守,负责现场运输组织。当日凌晨2点,马建争接到命令,要向前方站卸砟。
可是刚出门没走几步,忽然看见不远处几道绿幽幽的亮光。用手电筒一照,发现是狼群,俩人掉头就往屋内跑,等关上房门,三只野狼追到门前,其中一只已经趴在窗户上。列车已经快进站,俩人只能鼓足勇气,点燃扫把,拿着木棍打开了房门。之后,狼出没得越来越频繁,几人只能结伴而行,甚至上厕所都得凑到一起。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就有了一个绰号“与狼共舞”。
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米,是世界铁路的最高点。工程师谢学文和李曼莉工作在一间办公室,建设青藏铁路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让二人走到一起。2005年五一劳动节,两人在唐古拉山口的婚礼轰动全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专门报道。当地的百姓为一对新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感谢他们抛家舍业,将祖国的关怀带到这寒苦之地。
“缺氧不缺精神”的崇高境界
英国《卫报》在报道青藏铁路时写道,“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
铺轨向唐古拉山挺进时,架桥机突然出现故障,铺轨任务被迫停止。架桥机与地面只有四五十厘米距离,机械班长、共产党员李文虎脱掉棉衣,摘掉手套,二话不说就钻到架桥机下抢修。极寒的温度下,液压油滴在红肿僵硬的手上迅速结成冰块,一碰就会扯掉一层皮。高强度的作业,让李文虎不久就出现了高反,他大口喘着气,嘴唇泛青、脸色发紫。工友们要换他出来。李文虎拒绝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架桥机。”
一个小时过去了,架桥机的轰鸣声终于响起。李文虎费力地想退出来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和身下的轨枕冻在了一起。
在这个被形容为“迈出三步喘半天”的地方,建设者们吸吮着不足内地一半的氧气含量,用“缺氧不缺精神”的崇高境界,一次次地挑战人类极限。《卫报》不得不说:“这条铁路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风暴强意志更强”的顽强斗志
2003年4月,铺架铁军向昆仑山挺进。
一天晚上突遇暴雪,员工换班的汽车被阻隔在山腰上。为了不耽误架梁,前来换班的50多名工友,顶着怒吼的狂风,手拉手蹚着齐腰深的积雪艰难前行。仅八百米的直线距离,他们在深夜里摸爬了近两个小时。
铺轨到了昆仑山腹地,“一日经过四季天”是常态。
有一次,运输人员步行领车向前方运送轨排,突然间刮起了沙尘暴,列车紧急停在了22‰的大坡道上,如果不做好全车防溜,后果不堪设想。运输人员只能顶着风沙,挨个车拧紧手制动机。风沙漫卷,大家只能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车厢,一只手摸索着拧紧制动机。等回到机车上,全身已经被黄沙覆盖。
就是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大家战胜了一个个不可战胜的困境,取得一个又一个节点的胜利。
“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科学态度
高原铺轨不同于内地,铺轨机、架桥机的功率下降了40%以上。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公司对高原铺轨架桥设备进行技术攻关,《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等多项关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居世界领先地位。
生态脆弱是施工的一个难题。
铺轨到广袤的可可西里时,施工到一半,只要对讲机传来一声:“藏羚羊来了!”各项施工机械就会立刻停机,自觉地摘下红色安全帽,收起彩色旗帜,迅速撤离了现场,为藏羚羊让出了迁徙通道。
经过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努力,2005年8月24日10时,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车站,两台铺轨机同时铺下了最后两节轨排。那一刻,在场的所有的建设者欢呼雀跃,高声呼喊:我们胜利啦!
这一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饱含建设者们多少心血和艰辛!这五年,多少员工无法为年迈老人膝前尽孝、无法陪伴年幼的孩子成长、无法与妻子分担家庭的重担。
广大参建员工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孕育的“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这不仅是广大员工在高原上艰苦奋斗的力量源泉,更是全体新运儿女战天斗地、攻坚克难,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全部力量的历史回响。
(通讯员 付鹏飞 陈凯 解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