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讯 9月9日,中国中铁智能化信息化场站观摩团第一组40余人,到中铁一局渝万高铁站轨枕厂观摩交流。中国中铁智能化信息化场站观摩团第一组组长张传军、中铁一局副总经理李秀君,以及中国中铁各局代表参加观摩。
在项目负责人的引导和讲解下,观摩团观摩了轨枕厂养护车间、信息化控制中心、生产车间、存枕区、绿色光伏发电区等区域,以及螺旋筋套管组装安装、桁架钢筋箍筋组装安装、蒸汽养护、智能检测喷码等12个智能化轨枕预制工位。期间,观摩团在信息化控制中心观看了智能化轨枕预制工艺片,听取了轨枕厂所采用信息化系统的详细介绍。
智能化信息化场站观摩交流会在项目会议室召开,张传军对中铁一局为此次观摩活动所做的服务保障工作表示感谢,并对渝万轨枕厂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参加观摩人员要学习被观摩项目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开拓思维,结合项目特点将数智化理念融入施工生产全过程,实现降本增效。同时要做好人员的配置与管理、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倒逼管理方式变革,构建数智化工程管理体系、智能化机械施工体系及系统化建造技术体系,推动中国中铁智能建造水平。
会上,李秀君围绕智能建造、轨枕预制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渝万高铁轨枕厂负责人汇报了项目概况、资源配置、施工进度以及智能、绿色双块式轨枕生产线成果。与会人员就智能化场站建设、信息化系统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中铁一局渝万高铁轨枕厂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占地约69亩,承担渝万高铁全线77.3万根双块式轨枕预制任务,单日生产轨枕可达1920根,储枕量达16万根。轨枕厂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国铁集团和渝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建设”要求,倾力建造西南艰险山区生态铁路、精品工程。轨枕厂配置国内同领域先进技术、设备和系统,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高新技术编织“数字之网”,运用五大系统和22个子系统对轨枕预制所需12个工位实施全过程监控,实现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深度互联,达到轨枕生产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是中铁一局以智能建造驱动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方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