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无处不在,你要有点韧性。”这是《跟压力做朋友》封面的一句启示。为了更好地完成一场EAP团体辅导课程,我阅读了这本书,“压力”两个字如潮水般在我心中激荡起新的波澜:我们与其徒劳地对抗压力,不如让生命在与压力共舞的律动中焕发出韧性的光芒。
正确认识压力非常重要。本书一开始就如明镜般照出了我们惯性的思维陷阱,人们常常将压力视作洪水猛兽,一心只想躲避它、驱逐它、消灭它。然而,正如书中所言:“困境时大脑需要急转弯”,压力并非命运的刻意刁难,而是生命河流中不可避免的湍急暗流,是推动我们成长的潜在力量。当人们从惯性思维中突围,便如同打开一扇窗,可以看到压力背后潜藏的发展契机;适度的压力能促使我们形成从低谷向上攀登的“肌肉记忆”。松弛感是健康心态的基础,而张力则是应对压力的心理弹性,两者共同构筑了健康心态的双重屏障。因此,人并非天生脆弱。恰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压力也是磨砺灵魂的砂石,使精神的质地更加坚韧。
人要学会调节压力。本书的观点在于,它没有止步于认知纠偏,而是以实践引导我们如何“转化压力”,让压力成为“未来的规划师”。书中提供的“郁闷排解法”“压力断流”等具体方法,都是切断焦虑链条、迅速处理负面情绪的利剑;而“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建立清晰目标”“找到人生掌控感”等,则是在心理层面构筑应对压力的堤坝,防止消极情绪的反刍。这些策略为心灵搭建起庇护所。书中还提醒我们:有氧运动能促使人体产生带走压力和不快的快乐因子“内啡肽”,合理计划、保持头脑清醒能让工作顺畅,重新积聚能量。这些职场中的行动指南,使压力不再面目狰狞,也不再过度消耗我们的心力。
要和压力做朋友。我们遇到的压力,并不纯粹是工作生活中的苦难符号,它既是生命能量释放的路径,也是人们韧性得到锻造的熔炉。当我们能正视它时,就已经学会了与压力和谐共处。书中的内容让我领悟到,压力并不全是生命活力的敌人,它像波涛汹涌的海浪,起起伏伏中让人们在工作生活的航程里,既有张力,又充满回响,它能激发人的潜在能量,能形成“从低谷上升的肌肉记忆”,增强我们面对风浪的承受力。我们要保持“心的位置对”,让简洁高效的工作生活形态,在遇到压力时自然生发出应对状态,产生自然而本能的反应去行动。其实,关于压力管理主题的课程,听过很多次,自己也试讲过很多次,为了让内容更加贴切、更具共鸣,我重新梳理并补充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我想,这样做也是应对“更好呈现课程,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方式。
压力并非只是阻碍我们前行的巨石,它更像是一位严苛却充满智慧的导师。在生命的旅途中,压力不断考验着我们,让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逐渐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与压力共舞,不是盲目地接受一切重负,而是在认识压力、调节压力的基础上,学会以更加积极、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阳光与希望。书中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遭遇何种压力,都能以一颗坚韧不拔的心,舞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此,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当压力不再是人人想逃避的问题时,那我们的生命便能在轻与重、舒缓与紧急的转换之间,踏出属于自己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