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5日
西十高铁“四电”工程项目部“暖心驿站”
打通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文章字数:974
 10月23日,秦岭山涧薄雾朦胧,连阴雨带来的寒意尚未消散,位于陕西商洛的中铁一局西十高铁“四电”工程项目部里,一间悬挂“暖心驿站”牌匾的房间内挤满了人——20多名劳务人员正在接受项目部组织的普法培训。像这样的培训班,项目部已经组织举办了10期,内容不仅有法律法规、权益保护,还有职业健康、森林防火等等。
“暖心驿站”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切实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产业工人的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致力打造集管理、维权、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保障平台,全力打通服务工人的“最后一公里”。在工人管理方面,项目部以“精细化”为抓手,筑牢安全防线:每位工人进场前必须通过全面体检,通过三级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并考试合格后,方可领取统一配发的防护用品。办公室里,不同颜色的档案柜整齐排列,严格制定“一人一档”制度,详细记录着每位工人的进场时间、培训情况、健康数据,从进场到退场的全流程都清晰可追溯,让管理既有“力度”更有“精度”。
薪酬发放是工人最关心的事,项目部实行全额代发制,用“透明化”管理打消大家的顾虑。工人每月都要核对考勤与工资单,确认无误后,工资由项目部直接代发至个人账户;遇到工人退场,从班组核算工作量,到工人签字确认,再到商法部严格审核,每一步都公开透明确保剩余工资全额、及时到账。这套严谨的流程,不仅让劳动关系更加合法合规,更让薪酬发放透明可查。
这间办公室不仅是维权服务的窗口,更是工人们信赖的“第二个家”。驿站里常备茶水、应急药品和血压仪,开通了维权服务专线,工人们可以在此歇脚休息、咨询问题、测量血压,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项目部对工人的关怀,让远离家乡的建设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份温暖也激发出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人从“被动施工”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提出安全建议与工艺优化方案,为项目建设注入智慧与力量。
普法教育同样在这里落地生根。维权室内准备了《劳动法》普及读本、农民工工资保障政策文件、法律常识手册、工伤预防与职业病防治指南等丰富读物,项目部定期组织专人开展普法培训,引导工人知法、懂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前不懂法,遇到问题不知道咋办。现在学了知识,工资发放、权益维护都清楚了,还明白安全生产不只是要求,更是咱们的法定义务,心里踏实多了!”工人刘成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工友的真切感受。
 (通讯员 梁忠红 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