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高原雄鹰
梁国君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青藏高原》激越而悠扬的旋律在我的耳畔回响,我看见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奔波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
    在2003年中秋团圆前夕,江新剑接到了赶赴青藏线的命令。前期的线路定测工作特别重要,稍有不慎,将会走很多弯路。他穿上厚厚的棉衣,到荒漠、雪地,带领技术人员详细复核线路的走向、跨越物以及输油管线、兰西拉通信光缆。几天的测量使他很疲惫,极度的寒冷让他患上了感冒。拖着疲惫的身体,呼吸沉重、胸口堵得慌,为了施工方案的选择能提供详实的依据,他要多跑上几百米把情况作进一步落实。他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作为试验标段,我们一定要创造出奇迹,打造出我们中铁一局的精品工程,为其他标段的施工提供样板工程。在开挖过程中,部分管桩坑、铁塔基础坑在冻土层以下出现塌方的情况。当他得知后十分着急,管桩坑将会出现深度不够,而铁塔基础坑则不仅会影响深度,而且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来自混凝土的热量将进一步引起坑壁塌方,不仅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将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浇注质量。江新剑毅然决定,采用5毫米厚的钢板做成护筒,下沉到塌方的坑中,待做好一个样品后,他亲自带领工人运到现场。在他的指挥下,钢护筒顺利地下沉到坑中,有效地防止了塌方,随后大量地制作。仅此一项成本增加了一百多万,有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一做法,说他不算经济帐,可他却语重心长对他们说:“青藏线上无小事,我们要以人为本,把好安全和质量关。”
    何贵龙,雪域高原一条龙,这是项目部总工兼工程部部长的外号。D2标段作为一个试验标段,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采用了很多进口的、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设备。他和材料人员一起采购合格的砂石料,检测水泥的质量,和工人们一道搭建帐篷保暖,对水加温。他严格按照程序,在实际的施工条件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制作混凝土模块,经过精心养护,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质量检查试验中心去检测,某些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经过对第一次制作的条件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分析后,发现外加剂过少,混凝土中的含氧量不足,致使一部分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帐篷内的温度不稳定。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他经过认真、仔细的总结后,针对不足重新制定出一套模块制作方案。配置了多个温度计,分别测量帐篷内外的环境温度,混凝土拌合温度,混凝土表面养护温度,每一小时作一次测试记录,及时比较温度差异。外加剂严格按比例配置,并搅拌均匀。这一切工作,何贵龙都在现场亲自把关,每一组数据他都亲自记录,认真分析。在模块养护过程中,既不能让它太热,也不能让它太干,他随时测试湿度,为模块表面加水,就像爱护自己的脸一样养护它。经过全过程的监控、记录,这一次模块制作很成功,全部经过了试验中心的严格检验。随后,何贵龙根据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条件,记录的各种数据编制了详细、易懂的作业指导书,下发到各项目队,并到现场对他们实际指导。在实施过程中,他还结合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养护进行了改进:同一组铁塔混凝土基础先浇注的塔腿采用电热毯覆盖保温;整体养护的前期,在帐篷内升炉火养护,测试温度、湿度;而在养护后期,则用棉被加塑料布覆盖养护。在各个帐篷,经常可以看到何贵龙穿梭忙碌的身影,他有时亲自称各种材质的配合比重,有时记录温度计、湿度计数值,总之对混凝土的养护比照顾婴儿还要仔细和周到。
    欧中良在项目部主管安全、质量、环保工作,扮演着一个“铁面包公”的监督角色。在他的心里天平上,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是沉重的,吃苦受累却是次要的。在施工的白热化阶段,他为了将管桩和铁塔混凝土浇注工作做得更加仔细,干脆就住到海拔4800米的不冻泉。有一次,一名工人在混凝土浇注中没有严格按照配比要求,将细料中的水泥比例加大。他发现后,劈头盖脑地冲这名工人发起火来,大声叫道:“这不是其他工程,水泥比例越大越好。”而这名工人也很不服气,也向他叫道:“水泥多,强度不是更高吗?”欧中良知道了原委,随后又耐心地向这名工人讲解道:“混凝土比例选择是针对青藏高原的特点,经过多次试验才确定的合理比例,可不能擅自改变啊。”在西大滩以上地段,混凝土基础的浇注必须要采用强力搅拌机,方可达到混凝土中含氧量的要求以及均匀程度。在一个山头上,施工人员为了省事,准备将简易的滚筒式搅拌机抬上去搅拌混凝土。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忙赶到现场,往前一站,强行将滚筒式搅拌机拦下来,给他们详细解释了必须使用强力搅拌机的道理。随后又监督着他们把笨重的强力搅拌机运到现场,他才放心地离开。
    三个人的故事,是青藏线上的三朵浪花。在那波澜壮阔的建设大潮中又何止这三朵浪花!
    苦活、累活抢着干,难的、新的冲在前的王星瑶,一门心思扑在施工上,家中老父病重,却没有时间回家问一声冷暖,端一杯茶。直到老父去世后,他才急匆匆地赶回去,这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把同事瞒了很长的时间。忍住悲痛,办理了老父的后事,带着满脸的伤心和遗憾,他振作精神,走向青藏高原。
    还有青年技师李贵吉,对电缆头的制作工艺,他潜心钻研,和普通电缆头的制作工艺进行仔细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掌握制作的要点。长时间的费心劳神,体力严重透支,可他就是不愿去看病休息。后来在医保员的强制下,他才去医院看病。但病还没好彻底,他就趁医保员不注意偷偷地往回溜,没走多远,就昏倒在了地上。医保员这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不把病看好上工地,就强制送他回内地。
    这里有太多的人和事,让你感动,让你兴奋。他,他们,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展现了当代铁路建设者的风采。
    (作者单位:电务公司)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