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中铁一局2016年度通讯员培训班全体学员,乘坐大巴车前往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站改项目部进行现场观摩、采访。
当天“立秋”。然而,天气依然炎热,炙烤着我们,刺激着我的肾上腺素,20多分钟短暂的市区道路行驶便到了目的地,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初涉现场新闻采写的“牛犊”显得异常兴奋。
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站改项目部位于西安市快速干道以南,火车东站原调车场、机务段折返线范围内,当我走下大巴的那一刻,一幅醒目的标语“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映入眼帘。我的心里的某一根绳子顿时被触动了。
在项目部人员的带领下,全体观摩采访人员对项目部安检区域、GPS定位系统、安全体验馆、钢筋加工区、材料堆放区、防尘喷雾系统等区域进行了现场了解和观摩。参观完现场后,全体人员来到项目部会议室,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站改项目部领导就项目概况向全体参会人员做了介绍。
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带领我们一组采访人员就项目的生产质量环节做了细致介绍。在施工区,随处可见“二维码”——一个代表着网络+时代的标识。当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询问负责人时,他高兴的向我们介绍:这就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化的第一步。项目部为每一项单体工程都配备了这种二维码身份牌,信息内容包括对该单体工程的概况介绍,也有该单体工程的分管班子成员、技术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的姓名等。在关键工序中采用“实名制”管理,将每个关键工序的具体操作人员的信息制作成卡片公示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卡片上包括姓名、照片、编号、从业岗位、作业班组和时间、施工部位等信息。这样既方便了查看,又省去了查找具体负责人等众多麻烦的细节,手机一扫,一目了然。
“在全部施工专业的实物样板交底园区,项目部将安全质量交底实现了‘由说标准到看标准’的转变,实现了‘从理论阐述到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跨越,并为实物样板交底园区内每一道实物样板量身打造“二维码”,涵盖了该工序的质量要求,工作标准和控制要点等内容。”工程部负责人如是说道。建这样一个样板交底园区,还有它一项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在整体工程开始前,对每一项设计都进行实际的比较,如果有与现场实际不符的情况,可以适时地改进并优化设计方案。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一个对房建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竟然都能真实、准确地去感知每一步,真是太神奇了。
在我们一行人参观屋顶防水处理时,我看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屋顶的太阳能基础有一个是直接裹好防水层,上面挂着干裂的砂浆,而别的都平整光滑,正准备询问时,介绍人走过来看着我笑了笑,说道:是不是觉得我们在应付差事?终于有让你们看到不好一面的感觉了。
看到他自信的笑容和飞扬的眉眼,我忽然觉得,难道我猜错了?看着我深思的样子,他说“其实这也是项目部对原设计的一项改进。”“是什么改进呢?”我好奇的问。“原本的设计就是你刚才看到的样子,在基础上裹一层防水层,抹上砂浆就完事,可在我们现场施工时,却发现砂浆在屋顶暴晒,而底部的防水层完全无法和砂浆沾粘。所以,我们就与甲方商议,在原有的防水层上加裹了多纤网,并选用了抗裂砂浆,就这样简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留下这一个没有采用我们现在的工艺,是为了让甲方在检查时有比较参考。”他说的头头是道,阐述清楚,但却一直对我们谦虚地说,“我不太会说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你们多包涵。”但看着他为我们讲解的专注神情,我脑海里只出现了两个字,“专业”。
在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站改项目部,我没有看到多么高大的背影,也没有听到多少口号式的宣讲,只有“细节”印象深刻。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但保证质量的每一步在他们走来却是那样的扎实、踏实、务实。我能切身感受到,是他们将一切细节纳入管理,用责任与态度述说着在他们看来很平常,很简单的事情。
行走在施工区的道路上,道路两旁设置着防尘喷淋装置,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对地表裸露土进行了覆盖,工程区竟看不到一丝尘土漫天,泥屑横飞的场景。我有种置身工业园区的错觉,因为这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井然有序,轻松写意,不显慌乱,不显复杂。他们尊重传统,却不固步自封,就像工程部负责人告诉我的那样,“我们生的这个时代就是需要创新”。
临走时,我又深深的看了一眼那句“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也许,这就是刻进工程人灵魂里的诗句,我们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将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踩铿锵坚实。
(五公司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