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5日,一个平常的午后,宝鸡火车站。我坐在开往库尔勒的列车上,随着机车的一声长鸣,列车缓缓起动,心里带着一丝忐忑、一丝兴奋,我挥手告别站在车窗外送我的父亲,直至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线中。如今,老父亲年近七十,已是满头白发,但当初他送我远行时的场景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经过渭南铁路工程学校四年的学习,我被分配到了新运二段。当时,单位正在南疆铁路施工,我乘车经过52小时的长途颠簸,终于到达了位于库尔勒的铺架基地,下车后不由地感叹:新疆真大、真远!
报到完毕,我被安排在钉联队紧固工段见习,负责用电动扳手拧紧每一节25米轨排上的螺帽。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要过一道关的就是心理关。作业时,脚下台车轰隆隆的往后退,如果在轨排上走不稳,手里的电扳就抓不牢,难免心里发怵、腿上发抖;其次要过的是技术关,在紧固过程当中,必须及时处理歪出的大胶垫、不下槽的扣板等,只有掌握技巧才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记得刚开始时,别人都已经顺利完成,我却只干了一半。为了赶上大家的作业进度,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我不但可以在轨排上“健步如飞”,而且还能够做到一只手扶电扳、另一只手同时处理胶垫扣板,在速度上也有超过别人的趋势,工作中更添了几分自信。特别是在成品工段,需要爬到14层高的轨排垛子上摘吊钩,正因为有了此前的经历,这项工作干起来也不在话下。每当看到一节节成品轨排经过自己的双手从钉联线上流出,然后在轨排存储区一层层整齐码放,心里便有十足的成就感。还记得当时电视里正热播《水浒传》,下班的时候,吼上一嗓子“大河向东流”,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格外畅快。
在那英、王菲《相约98》的歌声中,我在工地上度过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98年3月,段上把库车车站4个机车整备坑的修建任务交给了二队,队上安排工会主席贾君弟带领10余名职工承担此项任务,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接到工作指令,大家迅速收拾好行李,带上床板、帐篷,从铺架基地乘轨道车向库车进发。南疆春季风沙大,轨道车以5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工程线上行驶几个小时下来,车厢内就已积了厚厚一层沙土,所有人下车后都像刚从土堆里钻出来一样。当天扎完营地稍作休整,第二天起开始人工基坑开挖,每人需要完成1.5米长、2米宽、2米高的开挖任务。但不巧的是,现场大风不断,刚从基坑里把开挖取出的土用铁锹扔出去,就有一大半会被风吹回来。越是在恶劣条件下越能激发潜力,尽管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修建机车整备坑的经验,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家严格照图施工,标准化处理基底、綁扎钢筋,严格按配合比浇筑混凝土,认真捣固,最终克服了恶劣环境影响,于6月初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2010年修建库阿二线时,同库车工务车间的同志聊天,得知那4个机车整备坑还在正常使用,心中蓦地生出几分感慨和自豪,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13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工作现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南疆夏天的高温。98年夏天,我住在队部院内的铁皮房,早上9点温度开始逐渐升高,到中午地表温度最高可达50余度,铁皮房俨然成为了一个蒸笼。98年6月27日,我踏上了去西康线建点的列车。现在回想起来,在南疆的9个月,恶劣的气候条件磨炼了我的意志,在业务技术方面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有的坚持,换来了我进入单位的第一笔收获。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