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苏州物美
赵伟
    
     
    苏州美,不仅是景色秀美,而且有许多精美的物产。我们初到苏州,先住在东山,紧邻太湖。沿路出游,路旁遮阴的银杏树挂满了果实。熟透了,黄黄的银杏不时的掉落地上,果浆碎了,露出白色的果核,这就是富含营养的白果。在东山,不论是路旁,还是绿地、庭院,到处都有掉落的银杏。身临其境,让人有秋实和收获的喜悦。时至深秋,无论走在哪里,都能闻到一阵阵的暗香。循着香味望去,一排排,一丛丛的桂花树,枝头开满了小小的桂花。桂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郁金香艳丽的色彩,只是透出淡淡的金黄,但它散发出的香味却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不少当地人,采摘桂花晾成干桂花,或做成糖桂花、桂花酱,是制作甜点的上乘香料。
    在东山就餐,店家会向食客力荐太湖“三白”和太湖蟹。太湖“三白”即银鱼、白鱼、白虾。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和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
    太湖白鱼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是太湖名贵鱼类。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苏州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的名字就叫开了。”
    太湖白虾生时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见棕色斑纹,死后变白色,因此得名。一般的虾会“死虾泛红”,太湖白虾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白色。太湖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
    太湖蟹体形大,青背白肚,黄毛金钩,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我们到达东山的时候,正是品尝太湖蟹的季节。饱餐太湖蟹真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雌蟹壳内的“蟹黄”呈桔红色,其色诱人,入得口中则以鲜醉人。而雄蟹壳内的“蟹膏”,半透明的乳白色,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食之则鲜美无比。
    饭后闲时,当地人还会热情地推荐品“碧螺春”茶。据说,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是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时,给赐名为“碧螺春”。名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由于这里独特的环境,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具有特殊的花香味。碧螺春茶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来到苏州,导游都会不遗余力的推荐苏州的丝绸和苏绣。虽然有利益驱使的原因,但苏州丝绸和苏绣确实是苏州烫金的明信片。
    据查资料,苏州丝绸历史悠久。苏州境内曾出土过六千年前的纺织品实物残片;四千七百年前的丝织品实物;四千年前的大批纺轮和骨针,以及带有丝绞和蚕纹的陶。这都说明苏州地区很早就掌握了养蚕纺丝的技术,是丝绸的故乡。苏州丝绸自古就名扬天下。夏禹时就有彩色锦帛,宋朝时的宋锦是当时三大名品之一。明时,苏州的丝绸不仅产品繁多,物品精美,而且丝绸业带动了苏州的繁荣,使其成为当时有名的大都市。丝绸手工业的空前发展,也催生出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清代,苏州丝绸继续保持了辉煌的历史,不仅供应国内海外市场,还要给皇家供御用丝绸,包括给皇帝织造龙袍的丝绸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丝绸在纺织品中的比例和地位虽然不似以前,但苏州丝绸仍然是名扬四海的精品。如果能去苏州丝绸博物馆,不仅可以领略丝绸产品的精美,还可以观看缫丝和纺织的过程。看着缫丝工在热水中,从蚕茧上抽出一根根的细丝,又在纺机上织出丝绸来,真是感叹工匠及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在这里,绫罗绸缎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色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丝及丝绸制作的产品,从头巾、围巾、服装,到床上用品无所不有。滑滑的,绵软的丝被,让人知道什么叫舒服;女士们信手拈来一条围巾系在脖子上,艳丽的色彩立马给人增添几分妩媚;一件合身的丝绒旗袍,让着装者能够显露出东方女性的华贵。观看苏州的丝绸,总让人感到怎么看都看不够,不忍离去。
    苏绣更是苏州一绝,它与湘绣、粤绣、蜀绣”一同被列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苏绣之所以能成为珍品、精品,一是其针法的多样和娴熟的运用。刺绣是以针作画。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苏绣的针法有43种之多。针法的多样化,让绣娘表现绣品的艺术形象游刃有余。二是精细。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一二百种颜色。三是苏州文人荟萃,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了苏绣。比如历史上的唐寅(唐伯虎)、沈周等人,就给苏绣注入了吴门画派的风格,推动了苏绣的发展。四是苏绣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如清朝光绪年间,名震苏州绣坛的艺术家沈云芝,她将西洋画的特点融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该国朝野。她的另一作品《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观览苏绣作品就是艺术的熏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在苏州看了一次苏绣作品,苏绣作品的映像就深深印在了脑海中,怎么都挥之不去。影响最深的是一件牡丹双面绣作品。绣品上的牡丹及蝴蝶等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而且,绣品的正反两面图案都是一样的。在苏绣艺术中,双面绣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可以达到到神奇莫测的境界。(作者单位:离退休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