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今年37岁的赵红刚,是中铁一局三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银西项目经理部党工委副书记、项目负责人。在他十八年的工作生涯中,早已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全部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企业和无法割舍的高铁建设。
心中有梦想,胸中有担当,肩上有力量。他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见证了中国高铁建设的跨越发展:从湿陷性黄土地的郑西客专到天寒地冻的哈大客专,再转战到西宝客专、西成客专和银西铁路,赵红刚这个2001年7月参加工作的西北汉子也从技术员、工程部长、项目总工到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三公司总经理助理,一路磨砺打拼成长起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中铁一局“优秀管理者”……眼前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也见证了赵红刚的成长历程。
这几年来,赵红刚负责的项目共接收大学毕业入职新员工54人,为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高铁工程管理人员。他从自身体会和项目专业角度出发,安排项目领导班子分别担任新员工导师,根据每位员工特点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一系列导师带徒培训,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项目的工作节奏。同时、支持鼓励项目员工参加各种委外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在三公司范围内率先推行项目部门负责人后备管理办法,已先后向三公司机关和各项目输送科级干部5人、机关各部门业务主管3人、项目部门负责人3人、推荐业务骨干21人。今年5月,项目经理部又通过笔试、竞聘、民主测评等考核选拔,有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了项目人才梯队。
银西铁路项目三公司管段所处的礼泉、乾县素有“关中金腰带”之称。项目红线用地90%为经济果林,“天上高压线,地上石油管线”是横亘在项目架梁通道上的拦路虎!这对赵红刚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
面对难题,他带领项目领导班子主动出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区。先后邀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咸阳市、乾县、礼泉县政府有关领导现场办公十多次。集中对付高压线、石油管线、道路改移这些重点拦路虎。那段时间,他天天往返于西安和项目部,联系沟通交涉协商,一点点扫清施工绊脚石,为项目施工提供了充足的工作面。
在项目月度施工动员大会上,胸有成竹的他对当月生产目标分解、各项考核和奖惩标准,各类资源配置,各道工序衔接安排的井井有条。项目经理部连续创全线多项第一:2016年9月6日全线“首钻”率先开工;2017年9月22日完成全线首段现浇连续梁;2018年5月28日,全线首家完成管段内7条高压线、4处石油管线迁改;2018年9月24日,项目292个墩台身全部完工;2018年12月8日完成全线首个旅客地道施工。
赵红刚认为,高铁施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必须勇立潮头不掉队,“技术创新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始终要把技术创新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他带领项目团队以路基、桥梁为载体落实工装工艺,推广应用各类先进工装,确保工艺先进,质量可控。
特别是在钢筋安装定制卡具、墩台养护定时喷淋装置、加工改制破碎自动分料装置、路基填筑沉降观测反挖工艺、路基骨架防护刷坡开槽设备、路基侧沟开挖梯形挖斗、水沟施工移动滑模等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装工艺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QC小组获得2019年度“中国中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陕西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小组”;其中钢筋笼吊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针对项目管段长大桥梁单一重复的特点,赵红刚从项目开工就安排相关部门将钻孔桩、承台数量大、规格统一、重复使用的钢筋进行配料计算,联系钢厂进行定轧,从源头杜绝钢筋废料的产生,保证了项目总体钢筋损耗率控制在1.02%。
赵红刚在项目成本控制、提质增效方面经过缜密思考研究了很多妙招。他对合同条款及材料调差办法烂熟于心。验工计价比例始终根据材料信息价格高低进行调整,仅此一项就给项目增加数百万元。他提出的“创效负变更”思路,将涵洞取消做负变更,管段原设计涵洞15座,目前已累计取消涵洞7座,减少投入三百余万元,增加效益近八十万元。
挑起银西铁路三公司项目负责人这副重担以来,赵红刚把干好家门口工程、为一局增光添彩作为项目团队和全体管理人员立下的军令状。他将项目安质部分成安全部、质量部,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责任矩阵,通过一条条制度和一项项措施进行“源头、过程两大管理”,坚决杜绝“重主体、轻防护”的现象发生。用他的话说就是“抓进度、保工期,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前提,质量控制一刻都不能松。”
今年,三公司银西铁路项目再上一个台阶,荣获中国中铁“安标工地”,并在2019年上半年信用评价工作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建设者的脚步不会停歇。连接陕甘宁边区的银西铁路已经开始架梁,赵红刚与他的项目团队正在关中大地上尽情谱写着筑路者的奋斗诗篇。
(通讯员 孙芹科 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