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江苏人,颇会做一手扬州菜,有他在家的时候,母亲是不上厨房的,父亲很享受在厨房烹饪美食的过程,只听得“叮叮咚咚”好似弹奏一首交响乐,各种动作细节行云流水,不多时就会端出几道拿手的菜来,父亲因此在亲朋好友圈内赢得了“模范丈夫”的美名。
陕西男人喜欢做饭的少,能做一手好菜的更少。但父亲醉心于烹饪痴心不改。他最拿手的菜要算清炖蟹粉狮子头和松鼠鳜鱼。每当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这两道菜都是必不可少的。他做菜的时候,年幼的我就在旁边好奇地盯着,将步骤熟记于心。
清炖蟹粉狮子头制肉馅的肉要选用猪肋条肉,而肥瘦之比也要恰当、以肥七瘦三者为佳,这样,做出的狮子头才嫩。在刀工上要细切粗斩,直至将肉切成石榴米状,再混合起来粗略地斩一斩,使肥、瘦肉丁均匀地粘合在一起。将斩好的肉馅加入各种调料,在碗中搅拌,直至“上劲”为止。团肉圆也有巧妙之处,将一份调拌好的肉馅放在手心,手指并拢,手心呈窝形,让肉馅在两只手上滚来滚去,在滚的过程中自然变圆,变光滑。团时要用巧劲,方能使狮子头做得又圆又光滑。然后将“狮子头”逐个排放在菜心上;再将备好的蟹黄(一般都是用蟹黄酱代替)分嵌在每只肉团上,上盖青菜叶,盖上锅盖,烧沸后移微火焖约两小时,上桌时揭去生菜叶。这样,烹制出的“狮子头”肥嫩异常,入口即化,蟹粉鲜香,生菜酥烂清口,须用调羹舀食,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
“松鼠鳜鱼”南方人多称其为桂鱼,取蟾宫折挂之意。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鱼”了,而这道松鼠鱼并非用鳜鱼作为食材,而是用鲤鱼制作,乾隆皇帝曾品尝过后,赞其美味。后来,这道菜才逐渐发展成用鳜鱼制作的“松鼠桂鱼”。这道菜需要去鱼骨,打花刀,先顺着鱼肉纹理沿一个方向斜切,然后换另一方向斜切,片出交叉的花纹,待鱼肉腌制好裹上厚厚的生粉下油锅后,炸至外层金黄,捞出装盘,将调制好的糖醋汁淋在鱼身上,再撒些松仁便可。学这道菜的关键在于刀工,初学者往往打出的花刀刀口太重,最后连不成整体,影响美感。
工作后,我也喜欢亲手做菜,在唐山的时候,我和另一位女生搭伙过日子,食堂的伙食不尽人意,我们借来自行车,亲自去附近的集市上采购菜品,回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烹饪红烧肉,酸菜鱼,引得其他男生纷纷前来“蹭饭”。
成家后,老公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对烹饪一窍不通,厨房饮食就成了我一人的天地。好在他吃饭从不挑食,我不管做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家里如有上一餐的剩菜,他必抢来自己吃,让我们吃新菜,我戏称他“好养活”。
做菜,必须自己去买菜。空闲时间,我最喜欢逛两个地方,一个是书店,令人神往自不必说,另一个地方就是菜市场,因为菜市场五颜六色红红绿绿,更有生活气息。买菜的过程也是在心里构思菜品的过程,你想做鱼香肉丝,就要买里脊肉,泡红辣椒,青笋木耳。你想做宫保鸡丁,就要买鸡脯肉,花生米,葱姜辣椒。你想做“蚂蚁上树”,你就要买正宗的红薯粉条,五花肉。
每到冬季,江南一带的人们都喜欢吃热气腾腾的“蒸菜”。所谓“蒸菜”,是用大白菜、黄豆芽、萝卜、菠菜、粉丝等蔬菜在碗中垫底,上面再配盖上少量鸡鸭鱼肉等荤菜,加入一定数量的鲜荤汤水,然后放到蒸笼上蒸。这种“蒸菜”,荤素搭配齐全,做起来较简便,吃起来适口又鲜,是冬令餐桌上常见的一种佳肴。
搬至新家后,厨房里装了蒸箱,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家里的餐桌上,又出现了各种“蒸菜”。
烹制“蒸菜”时,蒸盘中所加的汤水一定要用加工好的荤汤,最好是骨头汤或鲜鸡汤。鸡鸭鱼肉一定要事先加工烧熟,特别是鱼块或鱼丸,要先煮熟后再放入碗中,这样才不会有鱼腥味。蒸煮前,在各种配制好的蒸菜碗上面盖一片白菜叶,蒸菜熟后再把白菜叶拿掉。这样做出来的“蒸菜”味道更加鲜美,吃起来更有滋有味了。
有一次家里临时来了老公上初中时的老师,我看冰箱里有一些鸡脯肉和一些蒸肉米粉,于是就地取材做了一个荷叶粉蒸鸡(干荷叶是父亲回江苏时带回来的)。先将鸡肉切成小块放碗内,加姜、葱、料酒、酱油腌制入味;荷叶温水泡好洗净切成扇面,去掉背面老筋,放入开水锅烫一下,擦干水分;米粉放入碗内,加鲜汤、酱油、白糖、麻油搅成糊状,将腌渍好的鸡块放入糊中拌匀,放入垫有一张荷叶的盘内,上面再盖上一张荷叶上笼蒸30分钟至酥烂取下。剩下的荷叶,背面朝上平铺案板,将蒸好的鸡肉平分在荷叶上,包成长方形,整齐地排列在盘中,上笼蒸5分钟取出,吃时打开荷叶淋上麻油即成。这个菜的特点是肉质鲜嫩、滋润,油而不腻。荷叶的清香和鸡肉的鲜香合在一起,鸡肉鲜嫩酥烂,粉质香糯,咸中带甜,老师吃后赞口不绝。
女儿从小嘴就刁,经常挑食,但她最喜欢我做糯米蒸排骨。这是非常好吃的一道菜,糯米用温水泡半小时沥干,排骨用酱油、姜葱蒜粉、姜蓉蒜蓉、酒、盐、白醋、一点点香油腌半小时。然后把泡过的汁倒入碗中,下面用土豆切片垫底(吸排骨蒸出的油)把糯米加入排骨中,均匀沾上,放高压锅蒸半小时左右。我蒸了四十分钟,骨头渣都酥了。出锅后女儿抢着吃,那个味道只用你试过了才知有多好。
女儿上初中住校后,家里就我和老公两个人吃饭,他喜欢吃北方的面食,饺子、面条,我就尽量给他做各种馅料的饺子,蒸饺,滋卷(一种卷菜切段、油泼蒜汁蘸料食用的陕西面食),我做这些面食特别是蒸饺和滋卷,和面的时候加进一些淀粉擀出的皮又薄又透亮,加足馅料,入口才有满口的软香。不久,小区楼下多了一家夫妻店,四川人,干净利索,卖鲜面条,店里还经营着饺子皮,包出的饺子确实皮薄透亮,这下不用我和面擀皮了,真好!为了剁馅方面,我还买了家庭用的搅肉机,大大缩短了制作饺子馅的劳动时间,简直不要太方便了啊!
婆婆因腰部骨折住院后,肠胃一直不好,但是她最喜欢吃我包的鸡丝馄饨,我清早起来就把馅调好放冰箱,中午回家就包,下好后盛在保温桶里送到医院,正好赶上婆婆输完液,热乎乎地吃上一碗馄饨,她老人家脸上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开心。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此句出自宋代陆游《洞庭春色》,是对被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的称赞。说的是切成薄片的鲈鱼和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拌以花叶菜一起烩炖,其味无比。他曾随手用野鸡和竹笋、蕨菜烹制出一桌佳肴,吃得宾客赞不绝口。
作家汪曾祺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美食家,在他的作品《五味》一书中,收录了谈吃散文32篇,他将喜欢的地方风味和民间小吃,娓娓道来,从容闲适,他谈萝卜、豆腐、菠菜、韭菜花、谈出一方充满酸甜苦辣的市井风情来——也许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离世,来世间走一遭,都要经一经这滋味浓郁、水陆毕陈、慰人口腹、暖人脾胃,滋养身心的人间烟火吧!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