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项目向着封顶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 杭州地铁7号线全长约47公里,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设有奥体中心站,可直达亚运会主场馆,是名副其实的杭州亚运会“快速通道”。杭州亚运会的办会宗旨“绿色、智能、文明、节俭”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被中铁一局用行动予以诠释,并成了引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新风尚。
6月23日,人员穿梭、机械轰鸣。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2022年亚运会重点配套核心工程——杭州地铁7号线江东三路停车场施工现场,中铁一局组织的150余台大型设备,1473名作业人员,正冒雨进行生产作业。
“这座列车停车场占地385.8亩,建筑面积13.71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能够保证44辆列车存放、保养;在亚运会期间,能够确保30至50万人/日的客运量。现在虽然工期很紧,我们正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为亚运会的顺利举行贡献力量。”自2019年7月项目开工以来一直坚守在现场的中铁一局江东三路停车场I标项目负责人朱忠宁自信地说。
目前,在全面防疫的情况下,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全力以赴地朝着停车场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的目标冲刺。自今年2月20日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以来,以百日大干劳动竞赛为主旋律,日产达产500万元,月高峰完成1.6亿元;项目部已完成盖体浇筑9.5万平方米,创下了杭州地铁建设史上的奇迹。工程主体有望在7月份封顶。
施工单位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扎根杭州多年,这一次,以27名90后为主力的技术人员,引进BIM+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安全、质量、进度、材料、机械、技术及劳务工主要数据和运行状态通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把“智能亚运”的理念,“杭州城市大脑”的要求,践行于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推进亚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创造了“内生动力”。
该标段工程量大、技术标准高、工期要求紧迫,专业接口多,施工协调配合管理工作量极大。中铁一局在智慧平台“新系统”的引领下,地铁建设的效率有效提升了15%,且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提升到地铁建设领域的一个新阶段。
中铁一局项目部的BIM+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项目管理一项新抓手。项目总工姚博介绍:我们所有人员要想进入工地,首先要经过访客系统。以往工地门卫管理采用记录本登记方式,存在字迹不清,信息追溯难,不易储存,项目部在疫情期间,为加强门卫管理,采用门卫访客系统,通过刷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实时记录人员进出。该系统还具备自动测温功能。该系统能储存最多5000万条的信息,这在疫情防控当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为积极的复工复产、满产超产保驾护航。
伴随着一声嘀嘀,项目部的一台电脑上显示,目前工地扬尘指数已达到预警值,此时智能系统立即启动自动喷淋,不一会儿,指数下降,去外面一看,工地依然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温润,施工人员感觉身心愉悦。
这套扬尘噪音监测系统是与环境治理系统联动,实现更智能的监测与治理,改善了作业环境。自开工以来,该系统累计预警28次,为工地持续做好绿色环保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项目现共有12台塔吊每天昼夜不停施工,塔机安全监控系统为这些“大家伙”提供了安全保障,该系统实施对塔吊摆幅、起重量、起重力矩、起升高度、工作速度等实时监控,综合分析,杜绝塔吊操作安全事故发生。
项目通过使用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规范用工、安全用工、高效用工,随时掌握劳动力的工种分配、人员出勤等情况。目前,项目部共录入劳务人员信息1473人。
项目共安装了34台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视频自动识别和监控预警,高清远程查看工地施工进度和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录像回放,对问题原因进行溯源。打个比方,如某位工人没有按照规范佩戴安全帽、或跨越危险区,车辆违章行驶等情况出现,该系统会自动抓拍,自动反馈,及时纠偏。
项目利用BIM技术,VR三维动态技术交底,对管线、结构的碰撞检查,对施工进行模拟,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序组织,并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优化。
施工现场通过物料收发、监测系统,进行影像记录,对进出的混凝土、钢筋、废旧物资、水泥及周转料等进出场数量、规格管控,自动录入数据,实现了材料的精准管控。
OA办公系统,帮助项目部实现无纸化办公,每月节约纸张5000张,员工上传评阅工作日志,便于部门交流,打破了管理沟通壁垒,降低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倍。项目工地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不过,要想使用这个网络,需要答对三道随机选出的安全教育题。
智慧工地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而易见,该系统的成功实践运用,开了亚运会配套设施“智能建设”的先河。4月28日,杭州市质监总站前来调研“智慧工地”后,要求在全线乃至其它亚运会建设中推广应用。
项目部紧扣时代发展潮流,以智慧工地信息系统引领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建设,助力管理能力和施工效能提升的做法也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
6月23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杭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和现场连线的方式,对项目部智慧工地建设进行了采访报道。
(本报记者 牛荣健 侯若斌 特约通讯员 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