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而立之年卓越的追求
——记四公司党延升
  “如果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既安全又高效了。”这是党延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心细如发、谋无遗策。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2013年7月,党延升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来到中铁一局四公司。项目部技术员、技术主管、工程部长,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副部长,和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路子相同,只是他走得更不易、更扎实。 
  

用时间和知识去沉淀自己

 
  高中时期的党延升在偶然的一次旅行中,看到2000多年前古人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古人的智慧与才能让他萌发了学习并从事工程技术的念头。
  刚毕业的他在项目上当技术员,画图纸、现场勘查、测量……一次次受挫,但他却没有放弃。
  NBA著名球星科比·布莱恩特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党延升说科比是他的偶像,他虽然没有凌晨4点起床打过球,但因为工程技术方案、现场技术难题,加班加点到凌晨是常态。他已经记不清楚自己伏案赶过多少次工程方案、多少次伴着星河赶到工地解决施工难题,夏天的热浪将他“风干”成了黑色,冬天的寒风在他的脸颊、手掌“抚摸”出了道道痕迹。7年的历练让他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技术过硬的工程师。
  2017年3月,党延升调回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主要负责桥梁、地铁盾构技术帮扶、方案审核及项目临时工程结构检算工作。3年的时间将校园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场的经验,基层经历让他总结出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想到、说到、做到、写到”,这让他在写工法、QC成果、专利、合理化建议、科研报告等高等级技术工作时变得游刃有余。2018年,他荣获中铁一局技术管理工作“优秀个人”称号,2020年荣获中铁一局“卓越工程师”、中铁一局科学技术二等奖。 
  

“高原第一转”创造施工新纪录

 
  “2018年的格库铁路格东特大桥成功转体、2019年的陆港大桥横梁提升、2020年的郑州地铁车站暗挖……解决问题一次又一次,那是次次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从没遇见过第二次。”党延升谈起施工技术,淡定的神态中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感。
  他介绍说,格库铁路格东特大桥在青海省格尔木境内,施工海拔2850米,空气含氧量低,为保证既有青藏铁路的运营安全,经过专家多方论证后,最终决定采用连续梁转体施工。
  作为公司的技术支持,转体实施前夕,党延升在项目驻扎指导施工,转动支撑系统、牵引系统、平衡系统、桥梁配重等技术要点是他重点关注的内容。
  “偏心转体,外加施工过程产生的两端T构不平衡,配重必须精准,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对其再次校核。”党延升打开电脑,再次用现场实时数据参考着模型进行了复合。
  转体连续梁施工时,党延升团队研究及巧妙的组合应用设备,对传统的中跨合龙精度控制技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中跨合龙精度,满足钢壳法合龙技术的精度要求,实现了跨中2毫米合龙的误差,为转体连续梁中跨合龙精度控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延升在驻项目指导施工期间,参与方案的论证与评审,反复对牵引设备性能进行校验,对配重进行亲自把关核验,利用3D建模软件对桥墩受力以及转体过程进行分析,并进行反复的模拟演示,提前预防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
  桥梁开始正式转体,110分钟后转体设备进行永久封盘,党延升和所有参建人员揪着的心平静了下来。
  桥梁转体过程全程被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受到行业的高度赞誉,被称为“高原第一转”,创造了中铁一局高原施工的新纪录。 
  

“300吨”爬高75米

 
  2019年12月28日,国内首座格构式钢塔斜拉桥——宝鸡陆港大桥通车当天热闹非凡,但跟这座桥有着密切联系的党延升却因为出差没有来到现场。
  陆港大桥属国内首座百米镂空型钢桁塔桥梁,门式镂空型钢桁塔结构新颖,4根钢塔、上千次毫米级起吊、钢箱梁中跨合龙、300吨横梁如何爬上75米……摆在桥梁工程师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
  党延升说:“我是2017年开始接触陆港大桥的施工的,虽然大桥长只有1272.5米,但是面临的很多技术问题都是史无前例。”没日没夜地论证、上千次地模拟……他带领的团队踏上了造就精品的筑梦之路。
  党延升介绍,这座大桥最大的难题是重达300吨的横梁如何“爬上”75米高空。起初团队的想法是将横梁节段用塔吊吊至设计位置后,再进行高空组拼。考虑到高空作业风险高、设计位置风速大导致节段难以对位等因素,他带领的团队及时优化方案,改为桥面组拼后再整体提升。
  在横梁整体提升前夕,党延升在项目驻扎了两个月。查资料、查典故、翻阅文献、软件制作模型、测算最优吊点,无数次模拟整个提升过程,遇到问题了就去现场实地查勘。“要让300吨的横梁爬上75米高空,首先我们得站在上面想问题。”说着他就领着团队爬上了塔顶。
  提升中横梁迎风面积206平方米,当风速达到每秒10米时,横梁水平晃动幅度27厘米,为解决大吨位梁体在高空受风的影响,他亲自设计出“‘L’型刚性限位装置”装与横梁两侧,解决了横梁在提升过程中晃动过大的问题。
  横梁整体提升至75米和到位后的精准对位,这种形式在中铁一局史上前所未有。提升采用4个千斤顶同步将横梁提升上去,如果其中一个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提升不同步,后果不堪设想。横梁整体提升历时12个小时,党延升的心也忐忑了12个小时。过程中他死死地盯着监测仪器,实时核对着提升数据。
  “当时,我心里特别紧张,作为方案制定和审核的团队,我深知提升的风险性和发生事故的后果,所以我必须待在现场。”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但当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无比激动。
  党延升的家在甘肃武威,由于经常出差已经半年没回过家了。“我是一个工程郎,虽然在机关工作,周末有休息时间,但经常都在外出差。”
  当问及家人是否理解他的工作时,他的答案既朴实又时尚:“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想,短暂的分开只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见。”
  (通讯员 吴万超 张航航)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