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铁一局参与地铁施工已有近二十年,可谓专业分明、种类齐全,从车站、盾构区间、车辆段、铺轨再到风水电装饰装修等施工,各相关单位早已驾轻就熟、各有神通。
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老手”,而是一个地铁施工“新手”正在“闯关”的故事,地点发生在江城武汉。
2016年底,中铁一局中标武汉地铁5号线二标项目,原工程量为三站四区间,后来变更为两站三区间,桥梁公司主要承担两座地下车站和部分高架、明挖区间施工任务。
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参与地铁领域地下车站施工,对于这群过去主要从事大桥施工的建设者而言,好比是“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
前期艰巨的拆迁任务,高架车站改地下明挖施工的设计变更,业主对其首次参建地铁车站表现出的担心与疑虑……进场以来的种种遭遇,让这支团队深感压力巨大。
“困难面前不低头,要干就干好。”项目负责人师全海在员工座谈会上统一思想。
如何才能干好?老办法还是多学习。项目部将学习、培训、考核、落实贯穿始终,在学中干、干中学,班子成员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不仅找兄弟单位对标“取经”,还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等外部专家求教,并坚持每周三全员学习,重点学习地铁施工管理知识,为后续施工积极储备力量。
与此同时,项目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例如自行设计钢筋笼卡具,使用“灌无忧”设备,特别是在武汉地铁建设中率先引入3D打印+BIM技术,助推武金堤公路站施工,勇敢开启“闯关”之旅。
2017年3月,项目部率先在全线六个标段开始钻孔桩施工。5号线二标位于长江一级阶地地质地貌、岩溶发育区,施工中极易出现漏浆、塌孔现象,承载桩施工是重点,在尝试多种方法后,项目部最终选用旋挖钻施工,两个月将88根承载桩牢牢打进地基。12月初,武金堤公路站在同期进场的六家单位中第一家完成车站围护结构施工。
2018年1月,车站在全线四个标段中第一个进行主体基坑开挖,7月份在5号线武昌段9个地下车站中率先封顶,受到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致信表扬,并获得中铁一局“安全文明样板工地”、武汉地铁“十佳平安工地”、武汉市“黄鹤杯”等荣誉。
如果仅看武金堤公路站,您一定觉得他们的“闯关”之路很顺畅很提气,然而说到后续的江民路站施工,竟十分曲折令人感慨不已。
先说变更。从2017年8月接到通知,到2018年6月底文件下发,大概有11个月左右时间,江民路站以及高架、明挖区间一直不能施工。而在变更前,原江民路站已按“高架车站”的工艺要求完成了临建施工。
再说制约因素,从2019年10月世界军人运动会召开,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和防洪抢险等影响,项目有效施工时间严重压缩,项目管理难度加大。
迎难而上真本事,挑战之下显担当。师全海带领团队超前谋划,不失时机开展以“五比五确保”为主题的“大干100天”,“大干60天,全力保目标”“抗疫情、保增长、大干一百天”等系列劳动竞赛,见缝插针组织施工作业,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2018年9月,江民路站第一幅地连墙开始浇筑,2019年8月按期实现车站南端盾构接收场地移交,9月提前完成高架桥区间施工,12月车站主体封顶,先后获得中铁一局A类节点考核奖励8万元,中铁一局2019年下半年“重点工程夺红旗”专项劳动竞赛第三名和3万元奖励等。
今年3月后,项目部坚持防疫复工复产两手抓、两兼顾,努力克服畏惧情绪、材料供应紧张、车站内部结构复杂等困难,妥善解决施工面临的各种矛盾,保证了施工生产顺利推进,截至8月25日项目管段主体附属基本完工,开累完成4.13亿元,占总任务量的96.10%。
“一路走过来,就像在不断‘闯关’,中途尽管‘状况百出’,但始终在向既定目标迈进。”师全海感慨道。
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最后一道“难关”,是9月份即将动工的4个出入口,采用4.9米×6.9米的大断面顶管施工。
此刻,他们正摩拳擦掌、准备就绪。(本报记者 薛亮 通讯员 李康 欧亦斌 杨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