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史维康是桥梁公司汉中兴汉新区项目负责人,陕西宝鸡人,精干聪慧,善于计算一笔笔“精细账”。这种“细发劲”,不仅让项目实现了不错的经营成绩,还帮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用最全面的考虑、最兼顾各方感受的做法、最周到得体的方式,化解一触即发的紧急情况,始终确保项目在好的方向上行进。
“细发”管理队伍
史维康负责的上个项目——贵阳吉利产业大道项目,和现在的汉中兴汉新区项目一样,支付情况都不理想,但史维康却靠着这股子“细发劲”,巧妙利用各种资源,“借鸡下蛋”,不断“盘活”项目,最终确保项目完美收官,取得优良经营成绩。
史维康在进场前,会做三件事:一是研习合同,二是与甲方充分沟通,三是与其他相关单位、行业监管、政府部门沟通。通过沟通,那些在前期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不对称信息”就显现了出来,他就能更好地掌握项目的真实状况和特点。
在了解项目真实状况后,他在前期与供应商、劳务队伍谈判时,就既能“画饼”,又能把“丑话说前头”。“我会把最不利的因素提出来,也会把最理想的结果分析出来,让他们既有憧憬,又有思想准备。一开始就这样,一部分隐患也就能消除了。”史维康说。
从贵阳项目开始,史维康就要求项目部高度关注协作队伍的管理收益,如果队伍的利润没有达到,项目部会帮他们分析处理。“服务前置”是史维康反复向现场管服人员强调的话。“技术交底要及时、管理服务要跟上,该回应的必须回应、该答复的一定答复,只有以高质量的服务实实在在帮队伍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当你再向他们提要求时,他们就不会拒绝你了。”
桥梁公司每年都会表彰一部分优秀劳务队伍,史维康会积极为诚信履约的队伍争取荣誉和奖励,也会把履约能力强,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劳务公司推荐到支付相对良好的项目,既解决了队伍的收支平衡,又有利于本项目的良性循环。“其实不是没有问题,是很多问题我们在它还没有爆发前就化解了。”
“细发”培养人才
前段时间,桥梁公司后备干部考核结果揭晓,汉中兴汉新区项目3名副职、中层成功后备,加上在贵阳项目后备的人员,史维康近来负责的这两个项目已为桥梁公司输送了八位后备人才。
“干一个项目,就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才效益‘三大目标’”。史维康始终把“人才目标”放在重要位置考量。
他根据每个人的职位、阅历、年龄、学历、上升空间等因素的不同,帮大家找出进步的通道:班子副职的目标一定是要比以前更优秀,但你得先看清楚现在的“短板”在哪里;部门领导,就要向着副职的方向培养,要制定好个人职业生涯计划,今年订一个小目标,今年努力一下,等项目结束的时候,就能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一般员工,尤其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史维康会首先了解他们的简历,在对他们的入职心态有充分的了解后,再给予引导。
“人才培养,一是要让他们担责任,二是要给他们教方法。”史维康说。
以前迎检工作总是搞得项目上下手忙脚乱,一开始史维康会手把手进行安排部署,等有了程式化、常态化的工作标准后,就放心交给副职或部门领导,让他们在实战中担责任、获锻炼。
有一个员工来汇报回填工作,史维康会反问他:设计方案是什么样的,几个方案的优劣各在哪里,用哪种材料回填,价格怎么样,通过招标还是项管会决策,重新招标的话是否来得及,还需要完善什么……“要教会他们方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就知道怎么去做了”。
“细发”建设团队
2018年,贵阳吉利大道项目开工,史维康在动员会上强调:“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人,可以离开这里。在他看来,没有这种意识的员工,在当下的团队管理中生存是十分困难的,项目的成本管理也无法从点滴处实现。“项目部就是一个团队,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项目才能欣欣向荣。团队精气神好,项目问题就少。”
而在团队建设上,史维康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子”:领导班子之间,首先要做到“尊重”,在重大事项决策、推荐员工提职、奖励分配等大事上,一定要一起商量;新提职的干部,背景不一样,面临的瓶颈压力也不相同,对他们的“短板”进行评估,鼓励的同时,协助他们处理好一些短期的工作,有利于他们迅速收获信心,赢得认可;一些责任矩阵不明晰的工作,会根据工作要求和个人特点选好“牵头人”,“牵头人”选定之后,其他人必须全力以赴做好配合;有人来反映问题,既不能“拒人千里之外”,也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只有从侧面去验证,才能确定是事实还是误会,最终做出正确的处理。
项目负责人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和“灵魂人物”。“你既然是‘领头羊’,你的个人魅力、能力一定要有,要让大家发自内心尊重你,你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提高。”班子所反映的问题,史维康总是会第一时间回复,而且绝对不是“收到”“知道”“回头再说”这样的回复,哪怕你给出的是“问答题”,史维康也会引导你做成“选择题”,从而让问题得到真正的推进或解决。
“回复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能反映你个人的能力和作风。”史维康说。
(通讯员 陈君柱 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