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此时潮“甬”催人进
——电务公司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工程打响“百日攻坚”战
  走进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信号项目办公室,“安全生产62天”的红色标牌十分引人注目,对平常人来说,短短2个月不过须臾,转瞬即忘;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的眼里,这数字却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错过,它见证地铁从无到有的华丽蜕变。
  多措并举跑出“加速度”
  “3月开工,6月完工,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不到100天,工程量却丝毫不减,这简直就是一场和时间的‘竞速’赛!”项目负责人华宇锋感慨道。宁波5号线全长为27.5公里,设22座车站,是宁波地铁网络中的一条主干线路,其中光电缆敷设987.651公里,安装转辙机42组,机柜308架,工期缩短了一半,工程量却是以往的2倍,面对如此紧张的施工,每个人都感到“压力山大”。
  时间不够?那就跑步进场,提前筹划。开工初期,正值春节期间,看着其他单位陆续放假回家,项目办公室主任张行依旧选择坚守阵地,一边筹备项目临建的事情,一边忙着企业文化展板上墙,党建阵地建设等事情,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最后一刻。项目副经理纪胜祺和妻子牛彤宁两个人响应号召,决定留在工地过年,期间他们也没闲着,一边忙着施工方案的编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倒排工期,定期调度,人员安排,将工作细化量化,同时还要兼顾现场的勘测调查,掌握沿线第一手资料,为接下来全面施工做好准备。
  人手不够?那就调兵遣将,八方驰援。项目所属七分公司积极筹划,统筹调配,利用华东项目区域优势实现人员、资源“共享”,就近从附近项目抽调精兵强将驰援,一时间150余名作业人员齐聚甬城,浩浩荡荡组成一支攻坚战队,,安装、配线、放缆兵分三路迅速投入到5号线信号施工生产的热潮中,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后援力量。
  施工界面不足?那就见缝插针,创造条件。为了尽量给后续施工留出时间,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积极联系业主和其他施工单位进行协调沟通,有条件的先开工,没条件的多方勘测给出施工方案,白天干不了就挑灯夜战,此外,项目全员还积极克服各站区间运缆交叉作业多、界面影响大的严峻形势,进行电缆吊运、敷设,争分夺秒加快进度,跑出施工的“加速度”。
  匠心独运树品质标杆
  坚守匠心,品质成为“关键词”。项目始终对标宁波市轨道交通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要求,秉持匠心,打造精品,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开会时就强调过5号线对工艺的要求更高,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差不多就好!”安静的布政站信号设备室里,王文龙正带着大家进行室内机柜配线,突然闯进的一名“不速之客”把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项目总工张岳,他不知何时“溜”进了设备室,把室内的线缆敷设和配线工艺都仔细检查了一遍,一边看还不忘叮嘱大家要认真仔细,严格对照工艺标准进行作业。这段时间,张岳每天都要到现场跑上几趟,22个站他几乎跑了个遍,一是为了盯控施工质量,二来方便及时解决现场问题。“现在你在办公室根本看不到工程部人,每个人都有任务,大家一早就跟着去现场了!”工程部长季凌山说。为了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质量管控,项目部实行“责任承包制”,工程部每个人每天负责跟盯一个站点的施工,有问题及时沟通,现场解决,不卡进度。
  走进5号线的信号设备室内,干净的蓝色空间让人眼前一亮,各色线缆槽在头顶纵横交错,踩着楼梯上去瞧上一眼,只见槽内平铺的电缆,分层叠放,十分地顺滑流畅,就像流淌在空中的涓涓细流,让人置身未来空间一般。5号线全线室内都采用了上走线工艺进行电缆敷设,既保证了美观,又节省了空间。项目还结合多年的信号施工经验,积极推进工艺微创新、设备微改进,广泛应用BIM技术,模拟信号设备室线缆走向,直观精确,避免返工,以过程管控和创新驱动带动品质工程建设。
  “来再加把劲儿,一二……”夜里9点,南高教园区站不时有拉缆的号子声从地下传来,划破夜晚工地的寂静。在施工现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登高车、脚手架错综排布,各类机械作业声、电钻声轰鸣不断,这边在放缆,那边在安装,另一边又在配线,工地上大家挥汗如雨,到处都涌动着施工的热潮。
  众人合力建“红色工地”
  “小刘,又来拍照啦,今天跟着我走区间去,怎么样?”工地上,突然碰见从杭州项目赶来支援的党员王景辉,他打趣地对我说。在工地上碰见他是常有的事情,可不管在哪个项目,每每看到他,总是在走区间的路上。“10公里起步,做好准备啊!”一时间我竟不敢接他的话茬。“王师,你咋这么喜欢走区间?”我问他。“不是我喜欢走,现场施工情况如何了?有哪些问题?都得靠走区间挨个检查清楚才行,这项工作很重要。”说罢,他又跨上一只水壶,夹着一个笔记本,头顶一盏头灯,迈着匆忙脚步往隧道深处走去,隧道深处,他胸前的党徽在闪闪发光……
  项目党支部以“红色工地”为平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与宁波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开展“躬身一线勇担当共建争先保开通”党建联建活动,成立了以机电、信号、业主、监理等党员干部为核心的党员联合突击队,通过活动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党建联建新模式,把党建工作与施工管理、破难攻坚相结合,在施工一线汇聚起磅礴的红色力量,为5号线的施工大干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讯员刘陈王英)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