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各项施工的日趋结束,合肥市民翘首期盼的被誉为“换乘之王”的地铁线路也迎来了系统联调联试这一关键节点。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全线长41.38公里,呈“L”型走向,共设站31座,其中换乘站5座。全线覆盖合肥市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联系了高新区、政务区、合肥南站片区、包河区、新站区等主要客流集散地。
对于首次进入合肥城轨市场的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来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靠什么来赢得市场,那无疑是得要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面对新形势,公司在建的4号线通号、供电两个项目持续在工艺创新上探索提升,并且取得了实效。
走进科学城车辆段,橘黄色的列车整齐排列着,工程技术人员穿梭其中,对相关设备进行测试调整。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通信、信号系统安装工程项目经理王学富介绍说:“信号系统被誉为行车的‘控制大脑’,负责整个线路上所有列车的运行调度,不仅能实现列车自动防护、自动运行和列车运行间隔控制,并且能精确定位列车位置和安全门的开关控制。通信系统则被誉为‘顺风耳’和‘千里眼’,不仅能实现列车与车站、车站与车站的通讯联系,还能实现车站与外界的相互联系,既包含无线对讲通讯,也包含有线电话通讯,满足地铁运营人员的办公需要。同时通信系统还承担着与乘客乘车息息相关的功能,如广播报站、列车到站显示、视频监控等。”
据了解,要完成全线的通信、信号系统建设,累计需要敷设的各类线缆总量超过了6000公里,分至各个车站、各个设备的端口线缆配线点达到了163.5万个,在与各个车站相关控制设备、轨旁设备等连接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一处错误,必须精准无误。
为确保施工的精准度,施工技术人员采用“BIM”技术,先行对整个车站的桥架走向、缆线敷设方式、设备柜体排列、设备内部二次配线等进行同比例的三维模拟优化,进而通过后台计算和可视化的交叉碰撞,得出最优的施工方案。
“我们坚持唯实唯美的施工要求,在施工工艺创新钻研上不断加力,并取得了实效。”项目常务副经理韩军民介绍说。揭开通信、信号系统设备间的静电地板,各类线缆成排成行,整齐划一。黑色的信号电缆被橘黄色的固线器等格固定,分层排列,让人赏心悦目。设备机柜里不计其数的细小线缆,如树状结构由细及粗,如漂亮的“麻花辫儿”;铁轨旁的信号系统方向盒内,红黄蓝白各类线缆被巧手编制成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如工艺品般的设备安装成品让人叹为观止。
“地铁工程是百年工程,很多工作都得考虑长远,这是中国工人必须守住的初心。我们参与编制了《合肥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安装工程标准化施工手册》,并从视频教学、理论知识、现场实操三大方面着手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推行首件定标和样板站工作法,确保了所有站点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统一规范。”谈到工程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梁青鹏说道。
为确保设备后续的维护及使用寿命,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创新钻研。在电缆间预留爬架,有效减少电缆的交叉,方便后续线缆维护,且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采用层架式布线模式,电源线与控制线走线分离,增加安全距离,减少电磁干扰;面对下走线施工方式带来的局部区域线缆密集,稍有不慎踩到成品的困扰,施工人员巧妙构思,利用废弃角钢焊制“踏步”,与走线架完美契合,保证了成品线缆不受踩踏而损坏。期间,技术人员还制作了统一的电缆标牌,电缆的起点、终点及功能等一应俱全,在确保每根线缆都有迹可循的同时,还方便了后续的检修维护。
如果说通信、信号两大系统是整条线路的中枢指挥,那么地铁供电系统就如同地铁系统的“心脏”,为电客车运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如车站照明、电客车的动力电源都来自于它。
电力系统通过隧道区间的环网电缆将外部电源引进来,通过电力变压器降压、整流器整流、有源滤波柜滤波等设备控制,达到符合列车运行及车站日常用电的标准电压后,再经过诸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电缆,将电能如“血管”般地传输至接触网、动力照明及用电设备,保证电客车能够跑得远、跑得快。
“我们创新改进弯排机,为接地扁铁遇到特殊地段提供良好的成弯效果,安装更加牢靠、美观。同时,我们不断创新供电电缆成端固定工艺,以往‘粗大笨重’的电力电缆现在也如工艺品般横平竖直、错落有致。”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供电Ⅱ标段项目负责人段晓辉介绍说。地铁供电系统涉及高等级电压(35千伏以上),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做好各项绝缘防护和设备安全防护工作的同时,必须保证各供电设备及不同电压等级和功能的缆线间要有固定的间距。为此,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合理优化电缆布置方式,将高压、低压、直流、控制、通讯线缆按功能及直径分层按规定顺序排布,电缆两端及转弯处增设警示标识及电缆标示牌,电力电缆布设也做到了整齐划一、美观大方。
隧道区间的接触网是为列车直接提供动力电源的关键设备。接触网在正式通电前,诸多供电电缆在电缆固定板的定向固定下,沿车站结构及隧道壁敷设并最终与区间接触网连接,以往因凝露及金属电化学腐蚀等原因,长时间暴露的金属固定板会出现锈蚀现象,影响行车安全。为此,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固定方式,定型加工新型复合材料电缆固定板,不仅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还能实现防腐、阻燃功能,此外还可根据电缆根数来定制等距孔数,科学增大电缆间距,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电缆的安全性,保证电客车安全运行。
“精益求精和持续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工人的职业追求,我们也将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以优质工程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韩军民说。(通讯员张敏余倚佟崔杰张斌尚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