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8日
从铁路工人“三件宝”看中铁一局的发展
申树林
文章字数:1151

 铁路工人“三件宝”,掏扒、撮箕、破棉被。这句话从我记事起,就在耳中响起,直到我1978年参加铁路建设,老一辈筑路者这句经典还停留在施工现场。
我的父辈是一位老铁路,1952年参加铁路建设,听母亲说,走时就穿了一件两根筋的背心就来到了宝成线。而这三件宝从那时起,就真正成为了老一辈筑路人手中的“宝”。
为何称“掏扒、撮箕、破棉被”为铁路工人“三件宝”?过去由于施工条件艰苦,筑路工人打隧道出碴时,就用掏扒、撮箕出碴,身上穿一件棉被,用一根草绳拴在腰上,这就是当时筑路工人的真实写照。
宝成铁路于1952年7月1日从成都动工,1954年1月,宝鸡也开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于甘肃黄沙河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而建设宝成铁路就是靠他们一钎一镐打出来的啊。最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是像煤矿里的矿车,工人用掏扒、撮箕将洞碴一撮箕、一撮箕地装上斗车,两人推上出洞将洞碴倒入山下。宝成线当时修建最难的就是穿越秦岭。宝成铁路全线共有隧道304座,总长84公里;大小桥梁986座,总长25公里。特别是秦岭隧道,全长达2364米,弯道多,仅杨家湾到宝鸡段隧道就达204座。这一宏大的工程,就是老一辈筑路者用他们的生命在悬崖上雕琢而成。
老一辈们这一干就是整整40年。这40年,中铁一局用这“三件宝”修通了宝成、成昆、阳安、天兰、成渝、北同蒲、南同蒲等铁路。由于掘进的滞后,每条铁路的背后都流淌着许多筑路者的血水与泪水。洞内的粉尘使他们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矽肺职业病。由于当时采用的大部分都是矿山法施工,支护不到位,死亡、受伤的人不计其数,可以说,过去所修的铁路几乎都是用老一辈的生命与血泪筑成的。
90年代初期,中国铁路施工掘进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件宝”已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电瓶车、汽车、装载机运输,立爪梭矿出碴。矿山法开挖变成了新奥法,而城市地铁也由明挖法变成了盾构法。施工者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老一辈筑路人已慢慢走出了我们的视线,他们又将自己的儿女送到了铁路上,继续为铁路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铁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使中铁一局成为了中铁跨世纪的开路先锋。在我的记忆中,中铁一局前身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1950年5月始建于甘肃天水,1970年由乌鲁木齐迁至西安,2000年改制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变化,中铁一局已具有铁路、公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铁路铺轨架梁、桥梁、隧道、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资质大型企业,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铁一局的强大,首先是因为有了一个好的党、好的政府、好的政策。如今我有幸来中铁一局城轨公司亲眼目睹了我国目前最新型的盾构法隧道施工。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中国铁路事业如此快速的发展,老一辈们的“三件宝”终于可以成为历史了。
 (作者单位:城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