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6日
奔跑在创新赛道上的“科技龙”
——记中铁一局城轨公司科技管理部助理工程师董晓龙
文章字数:1848
 “放着,我来。”“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这是中铁一局城轨公司科技管理部助理工程师、95后”青年董晓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个憨厚的东北小伙毕业后就来到了城轨公司,一直把创新当做精神食粮。他虽年纪不大,在公司里却是出了名的“科技龙”。年仅22岁就荣获了自己第一个国家专利。现如今,他已获得4项国家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BIM成果大赛一等奖。
去年“五四”前夕,一条喜讯从共青团中央传来,董晓龙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这让全公司的青年们为之振奋。今年5月,他又获得了江苏省“文明职工”以及中铁一局“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在此之前,“科技龙”大大小小的奖项已不胜枚举,他先后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员”、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董晓龙日复一日的坚守以及对创新的探索。
数智升级的“助推者”
去年以来,为顺应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董晓龙先后开发了城轨公司“投标管家”“工资管理”“人员信息”等系列软件,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得到公司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其中“投标管家”实现了信息集中、及时准确、便捷查找等功能,大大促进了公司投标管理工作。这项课题也在2021年度研究生创新成果表彰会上获得一等奖。
2021年,为打造移动办公生态,助力中国中铁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铁e通”应运而生。董晓龙参与了一体化“移动”工作平台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为了在公司推广使用,他制作了“一图读懂”下载安装方式,并耐心解答大家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激活与使用率一直位居前列。此外,他还开发了中铁e通统一身份机构修改助手,在10分钟就可以完成920多个机构名称修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为帮助公司青年在工作之余培养爱好,发挥所长,闲不下来的董晓龙还开发了卓越自学网。这个强大的学习网站成为了大家工作之余之后的“充电站”,营造了个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文化氛围。
测量人的“好榜样”
工程未开,测量先行。董晓龙刚来到城轨公司的时候,被安排到测量组学习。作为“小股部队”的测量组在工程还未开工时,就要先排查地铁沿线道路和主要建筑物,扛着笨重的仪器,测量路面每个点位。“仪器精度十分高,稍微碰一下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影响盾构机推进。”董晓龙把师父的话谨记在心,勤加练习,由此练就了强大的定力。
盾构机在掘进时需要专人24小时监控参数,生性喜欢琢磨的董晓龙,通过反复实验,研发了“盾构导向系统远程监控软件”,实现了在手机和电脑端就可以远程监控地下掘进数据情况,一旦施工数据异常,可以通过手机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这一发明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质量,很快被应用到各个施工现场。
当被问及研发软件的缘由时,小伙子谦虚地挠着头:“嘿嘿,还不是因为懒嘛!”化繁为简,推陈出新,这些软件的开发,不仅减少人力投入,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他的发明创造,让大家终于可以“偷一回懒”了。
隧道施工空气质量较差,为了让工人在空气质量受控的环境下作业,董晓龙又开发出了一套“隧道气体质量监测系统”,实时通过云端检测盾构隧道施工空气质量,成为项目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增强安全环保工作的又一“利器”。
BIM技术的“领头羊”
2017年,在了解到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巨大优势后,董晓龙暗下决心:一定要吃透BIM技术。他利用下班时间自学BIM,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BIM工程师证书,并在中铁一局杯BIM建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为了使BIM技术在地铁建设中发挥作用,他搜集大量施工数据,研发了“BIM隧道快速建模软件”,这款软件操作便捷,简单易学,在工作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特别是在“超级穿海”工程——大连地铁5号线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大盾构海底隧道建设中,董晓龙结合业内专家制定的“钻探+弹性波CT扫描”探测方案,利用BIM技术剖析地质情况,将地层情况直观地呈现出来,为设定溶洞处理、制定盾构机掘进方案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实现了盾构施工安全风险数据化,有效解决了大盾构穿越岩溶强烈发育区、环境高敏感区、施工难度大的“世界级难题”,保障了大盾构施工安全。
青年员工的“新偶像”
作为城轨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的主要骨干成员,董晓龙与团队一起历时两个多月,出品了全套以青年创新工作室冠名的创新型3D打印盾构机模型,这个“大玩具”在“央企创新成就展”上展出,充分展示了青年人的创新风貌。2016年,中铁一局团委公众号“青春一局”诞生,董晓龙随即设计了“小金橘”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作为吉祥物。随后,他还为“小金橘”设计了大量表情包和周边产品,深受大家喜欢。
 (通讯员 李奕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