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
流火七月,广州南沙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现场,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2000余名建设者正日夜奋战,确保高效优质完成剩余施工任务。
教育部近日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今年9月,港科大(广州)将迎来首次开学。
“目前,我们建设的教科研大楼、学术中心等已经完成内外装饰装修施工,室内收边收口和消缺整治正按工期计划推进中;正在抢工大干的园建绿化工程已完成地面硬化1.47万平方米,铺装0.44万平方米。”7月10日,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港科大(广州)项目负责人陈国平对记者讲道。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后续验收移交工作,确保能在今年9月份顺利开学,连日来,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港科大(广州)项目迅速协调集团和分公司两级资源支持,中铁一局集团副董事长郭秀春、副总经理鲁和友亲自挂帅坐镇指挥,广州分公司领导、机关部门现场靠前组织协调,迅速调集各项目精锐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争分夺秒抢抓工期进度,全面掀起施工大干热潮。
据了解,2020年6月份开工以来,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港科大(广州)项目团队经受新冠疫情、高温酷暑、雨季汛期等外界不利环境严峻考验,攻克不良的地质条件、建筑构造复杂等施工技术难题,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这所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叫响了“中铁一局品牌”!
港科大(广州)为广州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工程和标志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69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施工。
港科大(广州)是中铁一局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中铁一局作为建设主力军,主要承担着四栋教科研楼、学术中心、图书馆、食堂、学术长廊以及整个一期室外园建绿化等工程。施工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0万平方米。
港科大(广州)在设计理念上,即是对香港科技大学使命和基因的传承,也是向未来高等教育新范式的迈进。中铁一局广州分公司港科大(广州)项目副总工区永达向记者介绍,项目门户以校园中央的红色日晷雕塑为中心,整体半圆形设置,与香港清水湾校区形成视觉联系。图书馆横跨中央运河,联系校园东翼和西翼。教科研楼屋顶覆盖大面积光伏板,将太阳能的可再生资源转化为校园功能的一部分,真正体现了绿色低碳!
建设过程中,中铁一局通过5G+智慧工地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人员、安全、智慧车辆、绿色工地及设备监控等工地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同时,施工场地内还采用了冷雾喷淋系统、设置人车分流通道等先进有效的管理举措,获业主多次通报表扬和组织的观摩学习。
因南沙地质情况特殊,工程处于河涌和鱼塘位置,项目正式开工前,专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软基处理,极大改善了施工环境,缩短了施工时间。
港科大(广州)设计复杂,核心区建筑物构造均为曲面,且有些楼每层构造各异,甚至还要在建筑里做拱桥,对施工组织能力和技术要求非常高。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项目进度,中铁一局采用BIM技术建模,在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实现了快速、准确配桩,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项目管理团队对每项工序、每个子分项区域实施首件制,坚持样板引路,安全质量、文明环保、项目进度等得到了南沙区产业园管委会和校方的高度肯定。
港科大(广州)项目为EPC模式,特点就是边施工边设计。加之该项目初步设计为国际著名建筑师事务所KPF团队,受疫情影响,沟通时间的增加无疑影响了施工的时序进度。
为此,中铁一局港科大(广州)项目管理团队时刻保持工作状态,保持与设计方的紧密沟通,一拿到图纸立刻开工大干。在项目数千名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三班倒、夜以继日地在艰苦努力下,项目“进度条”不断刷新:
——2020年11月,完成首个节点软基处理真空预压。
——2021年1月29日,提前两天完成主体建筑中4栋教学科研楼共2188根工程桩施工任务。
——2021年6月30日,第一栋核心建筑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2021年9月,率先完成教科研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1年12月,港科大(广州)建设进入精细化需求阶段。为了确保高精度、高质量的顶尖实验设备能够安全稳妥地安装,校方决定建立联合办公中心。中铁一局接到任务后,从设计需求到正式完工启用,用时不到一个月。得到校方高度肯定。据悉,联合办公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体为两层结构,总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加上停车场区域,整体的占地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称赞校园建设速度“是中国速度、广州速度、南沙速度!”
中铁一局港科大(广州)项目部累计15次在业主月度考评中荣获第一,在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局管辖的36家施工单位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在大湾区极大的彰显了中铁一局品牌美誉度。
“校方今年追加了约两亿元产值的工程。”对于校方的认可,陈国平分外自豪。
据悉,港科大(广州)是中国内地与香港合办的第三所大学。学校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本报记者 史飞龙 通讯员杨忠明 肖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