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通报表彰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一局五公司工匠技师白芝勇名列其中,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中华技能大奖是我国政府对技术工人技术、技能水平的最高奖励,是本行业、本工种最高技术水平的突出代表,获奖者被誉为“工人院士”。
自参加工作以来,白芝勇先后参与了秦岭特长隧道、乌鞘岭特长隧道、京沪高铁等50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控制测量工作,共参与了3000余公里高铁测量,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白芝勇用“每一毫米的细心”努力创新测量技术,追求工程测量精度,组织和参加攻克了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长大隧道测量GPS定位技术、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与研究、CPⅢ控制网测量等技术难关,推动了工程精密测量行业水平的发展。
他与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科研及人才培养,先后在潍烟铁路、郑渝铁路等重点工程挂牌成立了工作站,贴近施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先后完成了“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CPIII标志”等国家专利20项,《天狼星无人机在高铁施工中的应用》等30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编制工艺工法12项。他主持开展的“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被广泛应用并获全国第三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他创新的“无人机+BIM助力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监测技术”获中国中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发明的“一种棱镜照明装置”“新型建筑物变形监测装置”“改进的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生产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条件的进步,白芝勇也紧跟潮流当起了“飞人”,他通过自学将无人机航拍获取实景三维地面模型与BIM模型叠加融合,更加真实、直观地呈现出建筑项目的三维实景环境,为项目便道选线、征地拆迁、设计优化、工程量计算、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提供了实时数据和决策依据。该成果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银西高铁等项目的应用,并分获中国中铁和国家铁路局部级工法。
白芝勇特别重视团队学习。在工作中,他主动把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工友、大中专学生,先后被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聘为特聘教授,被授予陕西省带徒名师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中国中铁工程测量创新工作室联盟的牵头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团队效应,工作室201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成员从制度建设、责任文化、学习团队、班组管理等方面积极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现代企业新型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
创新无止境,追求测量精度永不停步。二十多年来,白芝勇一路背着三脚架和仪器箱,在毫厘之间施展极致匠心,在白芝勇的身上,闪烁着“工匠精神”的时代光芒。
(通讯员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