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大新县出发,沿着新建成的大凭高速一路向南,到达位于靠近中越边境的龙州县,短短146.1公里路段,随处可见的各种数字化信息终端设备,可调节变光的路灯照明系统,在给人带来无限便捷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叹科技带来的交通工程的崭新变革。
“科技的发展,给很多之前不能有效破解的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作为工程建设者,我们也一直在综合运用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让工程最大化满足各方需求。”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大凭高速机电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姚卫宏说。
大凭高速是广西高速路网的重要构成之一。主线共有桥梁52座,隧道41座,为了降低隧道内外的光线强度不一造成的视觉盲区,设计中往往会在隧道口组立引道照明灯具。但同时,此举又造成部分路段桥下农作物因照明灯光的长期照射只开花不结果,给当地村民造成了很大困扰。
研究表明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植物开花对不同昼夜长短交换的周期性的适应,叫做光周期现象。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会使作物快速固定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而桥梁上的引道照明对桥下农作物而言属于过渡补光,则打乱了农作物的“生理周期”,造成农作物只生长不结果,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怎么做才能既满足设计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又能破解长期光照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问题呢?虽说之前参与过包括邵怀、水麻、常吉、磨思等多条高速机电工程建设,施工经验丰富,但对于姚卫宏来说,这个问题还是头一次遇到。
“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如何都要攻克这个难题。”这是项目全员的共识。对此,项目负责人张朋刚当即召开专题会议,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设备厂商展开多方协商。最终,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改进原有固定光源灯具设备为可调节光源角度+局部遮光的解决方案,并同意加快落实推进。
经过改进,技术人员协同厂商将原灯具LED光源等分为四块,每块光源均可根据需求进行0°至45°的旋转,以达到调节发光角度作用。同时在每块光源两侧设置遮光板,防止LED光线向灯具后侧照射,确保了从源头上解决漏光等问题的发生。经过不断的测试和改进,项目部最终调试出了合适的灯具转角及遮光板长度,并在确保路面照度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桥梁引道路灯对桥底的光污染问题。该成果不仅在全线多个桥梁段进行了推广应用,还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广西交投集团的统筹协调下,在设计单位及设备厂商等参建单位的一体推进下,大凭路的建设聚集了各种新型数字化设备和智慧化控制系统,凝聚了工程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后续我们还将立足取得的新成果,不断用科技赋能广西交通路网建设。”张朋刚说。
(通讯员尚永超张敏)